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美国国家地理学会8日宣布,南极洲周围海域将被称为南大洋。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称,南大洋将受到和四大洋一样的待遇,它将被收录在世界大洋科普书中。
消息一出,有网友提出了反对意见:没有大洋中脊,不配称为大洋。那么大洋的划分标准是什么?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这一认可权威吗?教科书和世界地图会修改吗?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大洋经历了怎样的分分合合,未来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面积赶超北冰洋,海底蕴藏大宝藏
根据美国6月8日发布的消息,南大洋的具体边界尚未界定,但按照2000年国际水文组织对于南大洋的定义来看,南大洋大的面积大约为2032.7万平方公里,面积将会超过北冰洋,成为世界第四大洋。
不仅面积将会赶超北冰洋成为世界第四大洋,南大洋自身蕴藏的丰富的海洋资源对人类而言更是宝贵。中国南海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林勇新表示,南大洋的资源丰富多彩,主要资源具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生物资源,例如:海鸟、海豹、鱼类、龙虾、巨蟹、海藻等等。其中较受关注的是南大洋中的明虾资源,估量大约在6~10亿吨,每年最高的年捕捞量可以达到1~1.5亿吨。二是矿产资源,南大洋蕴藏着丰富的铁、煤、铜、铅锌、锰、金银、木、石油和天然气等200多种矿产资源。根据美国地质调查的数据,南大洋中大概有451桶石油和115万立方英尺的天然气,矿产含量十分可观。三是淡水资源,淡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大洋同样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没有大洋中脊就不能称为大洋?观念该更新了
有观念认为,大洋必须要有大洋中脊,但林勇新说大洋中脊不过是区分大洋的其中一种方式,判定一片海域是否能够被称为大洋会涉及到多种不同的因素,随着人类对海洋认知的加深,区分大洋的标准也会不断更新。
大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占世界海洋的总面积约89%,它的水深也多在3千米以上,大洋具有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由于距离陆地较远,较少受陆地的影响,因而水温和盐度变化不大,水质的透明度也较大。对于南大洋而言,它有着独特的洋流系统、生态系统和水文系统,能够与其他大洋区分开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大洋。
事实上,早在2000年,南大洋这个名称已经在海洋研究领域被广泛使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对于南大洋的认可具备一定的学术权威性。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此次认定的重要性不在于发现并命名一个新大洋,而是借助旗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庞大的受众体量,向公众科普南大洋,让南大洋从专业的学术研究领域走入寻常百姓家,提升南大洋的国际社会认可度。
扩张还是缩小?大洋的变化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我们对于海洋的学说在不断变化。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最初大洋是环绕在一个整体板块周围,受到地球内部的驱动力影响,板块缓慢运动,原始的板块开始分裂成不同的板块,从而板块与板块之间形成不同的大洋。大洋的形成和变化首先会明显地体现在我们的教科书和地图的绘制上。林勇新表示,在南大洋逐渐被公众接受后,世界地图的绘制会产生新的变化,四大洋将会变成五大洋,各国的地理教科书也会在各国权威部门的评估之下产生相应的改变。
除了对地图和教科书产生影响外,大洋的运动更会对地球的地貌地质条件产生较大影响。林勇新说,大西洋目前处于持续的扩张的过程。有扩张就有缩小,与大西洋不同,太平洋因板块运动正不断缩小。无论是扩大还是缩小,大洋运动都会带来地质地貌上的变化。例如,两个板块的碰撞地带经常是地震的高发地带,形山脉或者高原。如果海洋跟陆地板块碰撞就会形成海沟、岛湖等。而板块分离则会形成生长边界,例如东非大裂谷就是板块扩张的结果。
在未来随着科普工作的加强,南大洋将会被更多公众认知,更需我们不断地予以保护与开发。
监制丨白中华
记者丨刘鹤佳
相关资讯:
- 美国家地理学会宣布:正式承认南大洋为世界第五大洋
- 最新研究:哺乳动物海边聚集最早可追溯至5800万年前
- 加速融化!观测全球22万个冰川后,研究发现这些……
- 经历沙尘暴肆虐:中国第七大沙漠“平静”的背后
- 解读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珠峰高程测定等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