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7日电(丁文蕾)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定于今天(7日)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面。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4日形容,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回顾66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历史频频“创新”,出现了突破旧有局面的多个“第一次”。这些“第一次”,令两岸关系尽管偶遇波澜,却总体迈步向前。
1979年,大陆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张。这是大陆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揭开两岸关系发展新篇章。
1987年,台湾开放居民大陆探亲——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至此,两岸打破了自1949年长达38年的冰封期,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
1993年,两岸高层人士首次接触商谈——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经过两岸共同努力,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首次会晤,也是两岸分隔40余年后,两岸高层人士首次接触商谈。
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时隔60年首次握手——4月26日至5月3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应中共中央和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率领国民党访问团展开“破冰之旅”访问大陆,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时隔60年的首次历史性握手,并在会谈后发布影响深远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包括“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促进协商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以及“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5大愿景。
2008年6月,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恢复后首次商谈——两岸两会(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中断9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正式恢复。迄今,两会已举行11次领导人会谈,签署23项协议,并达成了一系列共识,解决诸多实际问题,为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做出贡献。
2008年12月,两岸实现历史性“三通”——海、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两岸形成“一日生活圈”,旅途的便利极大地促进了两岸人员往来。两岸进入交流、合作的崭新时代,民众之间理解和信任逐步建立、积累起来。
2010年,两岸签署里程碑式的ECFA——6月29日,两岸两会在重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ECFA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两岸经济关系进入制度化合作的新时期。ECFA签署五年来,在货物贸易早期收获、服务贸易早期收获、中小企业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好处,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互利双赢效果。
2011年,台湾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2011年招收大陆学生规定及简章》,开放陆生赴台就读大学、硕士及博士班。在此之前,大陆学生只能以交换生身份赴台湾高校短期学习。有评论认为,以2011年第一批陆生赴台为突破,两岸实现高等教育双向交流,这是两岸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2014年2月,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时任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南京首次正式会面,建立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有媒体分析指,“张王会”开启两岸政治对话新局,令两岸的沟通协调与处理更为直接便捷,这是自2008年5月以来,又一次迎来有利于两岸关系深化巩固的新形势。
2014年6月,国台办主任60多年来首次访台——张志军访台,实现了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台湾主流舆论认为,此访意义重大,呼吁两岸强化社会互信,在关键问题、关键事件上,展现诚意加强沟通。
2015年7月,大陆对台湾民众免签注——6月14日,大陆方面宣布自7月1日台湾民众免签注,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台湾舆论评论称,这使台湾居民登陆便利百分百,可以“说走就走”,往来两岸更加便捷轻松,有助于两岸之间信任感的提高。
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11月4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宣布,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舆论认为,这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关资讯:
- 朱立伦谈“习马会”:两岸关系重要里程碑
- 海牙仲裁庭将太平岛“降格”岛礁 台官方:不接受(图)
- 习近平访英前接受媒体采访:南海是老祖宗留下的(视频)
- 国民党废止提名洪秀柱 征召朱立伦角逐“大选”(图/视频)
- 星云大师:国民党“换柱”就要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