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 立冬后开启养生模式(图)
阅读:662 次
2013-11-08 23:15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山东商报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并且把这个寒风乍起的时节作为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在农耕社会,辛苦了一年的劳动人民利用立冬时节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因此流传下来“立冬补冬,补嘴空”这句谚语。如今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习俗已逐渐淡化,但对美食的热爱却沉淀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

  药补不如食补

  养生专家认为,立冬后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的季节。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

  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是人尽皆知的道理。食补是中国人最崇尚的养生方法之一,立冬时节的饮食养生有哪些要点呢?专家认为,要做到四点:1、进补前先引补。2、多温热少寒凉。3、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4、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等温热性质的食物;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点鲜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

  “春捂秋冻”要适度

  “春捂秋冻”是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的经验。“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但是,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过了立冬,“秋姑娘”(也就是秋裤)要及时穿在身上哟!

  “精神养生”同样重要

  萧瑟的秋风、凋零的草木,会让人触景生情,不由得情绪低落。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悲秋”情感较为普遍,变得忧郁甚至引发疾病。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肺属金,而秋亦属于金,两者相应,肺在志为悲,故秋季的悲伤情绪对人体的健康有明显的影响。所以,传统养生学强调:秋季精神养生的重点是避免悲伤情绪,让自己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在乐观愉快的情绪之中。

  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人们户外运动的大好时光。根据自己的体质、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户外活动,除强身健体外,对于调节人的情绪也有很大的好处。用肌肉的紧张去消除精神的紧张,保持精神愉快。遇到雾霾天气的时候,尽量避免出门,可在家采取琴棋书画易情法,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或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这样,苦闷的情绪也随之而消。当然,对于咱们伟大的吃货来说,去吃上一顿向往已久的美食,或在家尝试烹饪出自己最喜欢的菜,味蕾上的满足已足够驱散心中的阴霾,这时候,爱瘦的MM们不妨“放松警惕”,从养生角度来讲,现在正是“贴秋膘”的时候,多吃点好吃的,冬天来临的时候就不怕冷了哦! 本刊记者 王强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