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辙近影
不久前,我们在北京山水文园总部访问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华商会会长、山水文园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李辙。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创新”、“学习”和“责任”是李辙谈论最多的字眼。仔细倾听,你会发现,眼前这位一身休闲打扮侃侃而谈的华商不像是一位商人,而更像一位哲人。
“创新是我的一种习惯”
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李辙颇有感慨。他说:“我认为习惯决定命运,只要你的习惯是优秀的,那么你也会变得优秀,而创新就是我的一种习惯。”
李辙的创业之路,与“创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世纪70年代末从部队退役后,凭借着当兵时积累的人脉资源,李辙投身于当时还颇为冷门的贸易行业,通过倒腾塑料制品和玩具,很快便跻身“万元户”的行列。随后,他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投资领域也从贸易扩展到了餐饮和房地产业。那时的北京,大规模的私营餐厅凤毛麟角,房地产还几乎是“无市”状态,可李辙的“鼓浪屿酒家”和华枫小区却纷纷获得了成功。1996年,李辙又毅然赴加拿大投资,成立了LVC 国际投资集团,成为当时在京民营企业中对外投资的先行者。
让李辙迈向事业巅峰的,是由他一手打造的高端住宅楼盘“山水文园”。这个拥有三湖两山一河、千米梧枫大道、万米清溪的绿色生态园林社区,连续两年获得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权颁发的、享有全球“绿色奥斯卡”美誉的“国际花园社区全球金奖”。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李辙认为,还是离不开“创新”二字。他说,不同于照搬国外的建筑设计符号,山水文园着重的是吸收其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他每做一期,都力争做出新意,绝不拘泥于过往的成功套路。
在国内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中,李辙还是第一个拥有世界专利的,那就是“可以升降的房子”。在山水文园四期,有这样一幢外形酷似铁锚的独栋别墅,两分钟内可以从两层改装升为三层。对于那些住着一成不变户型却又处处渴望新鲜的现代人群来说,“可以升降的房子”可谓极具吸引力。李辙兴奋地说,“可以走的房子”也正在研发之中,相信在不远的那一天,房子就会从“不动产”变成“动产”了。
“不学习就不快乐”
问起怎么会有那么多新奇的点子,李辙笑着说:“灵感往往来源于你的知识和见识,有了足够的积累就能水到渠成。”
在部队时,李辙学的是无线电通信,跟现在干的这行可以说没有半点关系。从贸易、餐饮到房地产,一路走来,李辙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他说:“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真正伟大的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新的人,要站住这个巨人的肩膀就得靠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退役后的1999年,李辙在北京大学完成了MBA和长江商学院EMBA学业并开始了他的环游世界之旅。如今的李辙,已经走遍世界大多数的国家,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记录当地的建筑、风土人情、有标志性的事与物。回到国内,他就与公司团队一同琢磨,有哪些可以运用到地产项目的建设中。按李辙的话来说,就是“将它们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模式固化下来,然后再模拟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慢慢地,行走、学习变成了李辙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算起来,每年他平均要出国10次左右。他说:“快乐的方式有很多,而我觉得最快乐的就是可以学到东西,如果我看到一个东西,你不让我学,我是不快乐的。”
“让中国人有更多朋友”
在加拿大投资创业时,李辙发现,在国外,人们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了解是相当有限的,有时正是由于不了解,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和敌意。
几年前,李辙结识了一位未曾到过中国却对中国充满敌意的加拿大官员,这让李辙很不服气。为了改变这位官员对中国的态度,让他有机会认识真实的友好的中国,李辙邀请他来中国走一走。而就是那次中国之行,完全改变了那位加拿大官员对中国的片面看法。
这次经历给李辙很深的启发,“既然可以改变一个人,就可以改变更多的人!”于是,一个“10+100+10000”的10年交友计划在李辙脑海中慢慢酝酿成形并正式启动。
所谓的“10+100+10000”,就是每年邀请10位外国市长到中国,用10年时间请来100位市长并影响100个商会或企业家。10年后,中国便会有100个外国市长朋友和其背后的10000个市民朋友。如今,李辙的这个“民间外交”计划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并得到北京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与支持。到今年,已成功邀请了来自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的50多位市长访问北京。
李辙说,“虽然我是一个商人,但我更是一个中国人,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有更多朋友是我的责任。”他认为,这也是每一位成功华商应有的胸怀天下的责任。(聂传清 卢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