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晤多国政要 中哈签236亿美元合作项目(图)
阅读:574 次
2015-03-29 08:47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中新网、新京报

27日,李克强总理同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会谈时说,中哈产能合作是开创性的,已迅速打开良好局面。图/据中国政府网

产能合作成为李克强外交“新名片”

  近日,李克强密集会见了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外国领导人们。3月27日上午,他对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说:“中方愿意在基础设施和推进工业化方面与印尼方深度合作。我建议双方在现有经贸对话机制上建立一个产能合作机制,综合考量印尼有哪些需要,中方有哪些可以对接的先进富余产能,当然也要符合环保要求。完全按照规范的商业运作,方式可以是‘交钥匙’,也可以是合资。”

  此前,他曾向亚美尼亚总统指出,中国在诸多领域拥有先进富余产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装备性价比高。中方愿同亚方的新发展规划相契合,开展铁路、公路、核电、电力等领域合作,同时帮助亚方建设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生产线,就地取材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美尼亚工业化进程,实现互利双赢。

  亚总统对此热切回应道,欢迎中国企业赴亚投资,参与公路、核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采矿业合作,期待同中方开展产能合作。

  李克强还对斯里兰卡总统表示,中方愿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赴斯投资兴业,参与斯基础设施和大型工业项目建设,帮助斯提高工业化水平。

  就在3月27日下午,李克强与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会谈,并共同见证双方签署涵盖广泛领域的33份产能合作文件,项目总金额达236亿美元。事实上,产能合作计划源自去年年底李克强访问哈萨克斯坦时的商谈。

  总理从哈方新制定的“光明之路”经济规划中,敏锐地发现了中哈间彼此最大的互补、最大的契合点,成功将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的缺口与中国富余的优质产能结合起来。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因此将中哈产能合作命名为“李计划”。

  在中哈富于成效的合作在前,“李计划”得以向更多国家和更深广的范围发展。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装备走出去,已成“超级推销员”李克强“国家推销”的一大品牌;以生产线为载体的中国产能走出去,则堪称李克强“国家推销”的又一品牌。在总理的首脑外交会谈桌上,产能合作已成为一张亮眼的“新名片”。

  会见印尼总统佐科时,李克强指出,推进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建设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目前进入工业化中期,印尼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双方合作具有互补性。中国在钢铁、水泥、造船等方面拥有先进富余的产能,愿意把工业生产线搬到印尼去,以利于印尼在工业化进程中就地取材,带动就业,这是互利双赢之举。

  印尼总统表示,非常希望中方参与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支持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其后,他与李克强共同出席中国-印尼经济合作论坛的仪式时,借助PPT发表致辞,介绍了印尼雄心勃勃的经济规划,尤其指出将优先发展轻轨、快铁,以及港口产业园区等。

  李克强在致辞中说,佐科总统的演讲带我们神游了印尼,也看到了未来5年以至更长时间内印尼的发展前景。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到印尼去投资兴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他指出,中国在许多领域的富余产能是先进的,尤其性价比在全世界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的产能和印尼的产业对接,这对中国企业也是一种考验,能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在国际竞争中做强中国装备和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总理最后专门提及与产能合作“走出去”相辅相成的“引进来”。他强调,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工业,仍然需要外国投资和高技术进口,2014年中国成为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我们欢迎外国企业来中国投资!” (特约记者穆柏)

中哈签署236亿美元产能合作项目 两国总理共同见证

  新京报讯 (特约记者肖楠)“去年冰寒地冻的冬季,我们双方共同在贵国播下了一粒‘种子’,这颗‘种子’很快就‘发芽’,如今已经长得很茁壮了。”3月27日,李克强总理对来华访问的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说。

  李克强所说的“种子”,是他3个月前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发起的“中哈产能合作”计划。从与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会谈期间打破既定流程提出倡议,到次日早餐时与哈总理马西莫夫的深入磋商,李克强总理发起的中哈产能合作计划,如今又取得了亮眼的新进展。27日下午,两国总理共同见证双方签署涵盖广泛领域的33份产能合作文件,项目总金额达236亿美元。

  李克强表示,希望中哈产能合作的成功经验,能成为中国与更多国家进行类似合作的“新样本”。他说,产能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工业化进程,这也将会“为与相关国家合作提供范式”。

  哈总统命名中哈产能合作计划为“李计划”

  成长迅速的中哈产能合作计划,其缘起正是李克强总理一次外交临场的“急智反应”。

  去年12月14日,李克强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与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会谈原本是“常规套路”,哈方向客人介绍他们正在推进的“光明之路”计划,并表示愿向中国出口铁矿石、农产品等进行合作意向。李克强当即回应:我们为什么不在“光明之路”上进行深入的产能合作呢?

  此前一个月,纳扎尔巴耶夫刚刚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光明之路”计划,其核心是加强本国的道路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李克强的一句建议,将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的巨大缺口与中国富余优质产能对接起来,正好契合了双方利益的交汇点,从而引起哈总统的高度兴趣。

  会谈结束后李克强向媒体表示,双方取得“超出预期的成果”。而纳扎尔巴耶夫则大赞李克强务实高效的外交风格。他说:“我们双方的产能合作计划,可以命名为‘李计划’!”

  次日一早,李克强与哈总理马西莫夫共进早餐时,再次就深化产能合作深入磋商,并初步达成一份涉及基础设施、公路、住房领域的总价值180亿美元的大单。

  李克强建议为产能合作开通“特殊通道”

  李克强27日与马西莫夫再次相见并举行会谈时,中哈产能合作已经有了成效颇丰的进展。

  马西莫夫介绍,李克强总理去年访哈结束后,哈萨克斯坦方面迅速调整了他们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以便更好与中哈“产能合作计划”对接。

  对于下一阶段如何深化合作,李克强总理提出三条建议:一是便利产能合作的相关人员往来,开设“特殊通道”;二是在合作早期以中方人员为主的基础上,加大对哈方工人的技能培训;三是为相关项目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而在积极回应中方建议的同时,马西莫夫也提出三条加大合作的构想,希望为中哈产能合作进一步“加码”。李克强表示,中方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有关部门将就此进一步商谈。

  27日,李克强在会谈中表示,当前世界经济走势低迷,中哈两国都需要抵御经济下行压力,而产能合作将会在当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前景

  “产能合作”成外交“新名片”

  在李克强看来,“产能合作”并不仅是中哈两国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良方,也会为与相关国家类似合作提供“范式”。

  在与马西莫夫的会谈中,李克强明确表示,中方希望中哈产能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哈两国,也希望成为一种双边合作的新模式,“我们下决心把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互利共赢的合作‘样板’,探索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进行产能合作的新模式。”

  李克强还正式邀请马西莫夫,在今年9月参加上合组织总理会晤期间正式访华。

  有评论指出,中哈产能合作“秋收的果实”,事实上已结成许多粒新的“种子”。27日当天,李克强密集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外国领导人,并与印度尼西亚、亚美尼亚等国就推动双方产能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被普遍接受和认可。

  有媒体形容,“产能合作”已成为李克强外交的“新名片”,并将成为这位“超级推销员”开展务实外交的“新亮点”。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