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纪委原书记吴官正出版新书《闲来笔潭》,延续了多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出书热销的盛况
“这本书已经印刷了30万册平装本,还有3万精装本,今天又加印5万册。”人民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许艳丽掩饰不住兴奋。
她说的这本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纪委原书记吴官正的新书《闲来笔潭》。自5月9日上市后,这本书正在市面上热销,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解读潮。
实际上,卸任的老常委们每一次出席活动或者出书,都会引发广泛关注。对于这本书所受的追捧,许艳丽对《第一财经日报》坦言,这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人民出版社政治一部主任张振明是该书的责任编辑,谈及出版缘由,张振明说,理工科出身的吴官正喜欢读书,也一直有写作的习惯,在其夫人张锦裳的提议下,他将“闲时走走、看看、想想、议议”的诸多所得记录在笔记本上,数量多达40余本,记录了吴官正的童年记忆、求学经历及部分工作回忆。用吴官正的话说,“用来打发时光,咀嚼其中滋味,找些人生感悟”。
这本书并非吴官正出的第一本书。2008年~2010年,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吴官正三本“实践与思考”系列书籍《汉水横冲》、《正道直行》、《民贵泰山》,主题分别是武汉城市改革、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山东的改革发展稳定。这些书主要是他在任时的一些发言讲话,主要是政治文稿,所以读者群多在所涉及的武汉、山东等地,而销量也在十几万册左右。
也正是考虑到之前的合作经历,当编辑再度找到吴官正时,他亲自挑了百余篇文章,交给工作人员打印,然后交给了出版社,并将此文集取名《闲来笔潭》,即“写的东西像一个潭,一般不大,深浅也无标准”。
话虽谦虚,但就影响力和传播度而言,《闲来笔潭》的确远胜前几本书。许艳丽就说,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这本书展现了老常委的个性魅力。“我作为一般读者,绝对想不到吴官正作为领导,为官为人是这样的亲民,所以愿意去了解这个人,而且他的文笔也很感人。”
在这本书中,吴官正叙述了自己1983年当武汉市市长的情况。“我当了市长,家里还是很穷。爱人当时在学校教书,总是等下班回家时,到菜场去买便宜的菜。下午五点后去菜场,一角钱可以扒一堆,吃不完就用绳子挂在阳台上吹干做咸菜。我家的门从不上锁,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可偷的东西,懒得防盗。用现在年轻人时髦的话说,我们那时是货真价实的‘月光族’。”
借力新媒体推广
《闲来笔潭》这本书的洛阳纸贵现象,当然与内容文笔密切相关,但还有一点,也可能是其他老常委出书时没享受过的“待遇”,那就是借力新媒体的传播。
许艳丽介绍说,这一次他们在书籍面市之前,就开始启动一级宣传发行方案,尤其是借重微博、微信这样的新媒体传播工具,“这是今年推广的最大亮点”。
亲力亲为的是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他在微博上有38万粉丝,在5月8日晚上6点半——也就是新书全国统一发行的前一天晚上,黄书元发布了一条微博:“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纪委原书记吴官正退休后亲笔撰写的新书《闲来笔潭》明天(5月9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同步上市,敬请关注!”此后数天,他一共发布或转发25条与该书有关的微博,吴官正新书里的画作《梦里涂鸦》也出现在微博里。
最初的传播和推广,主要靠出版社自身,一些图书网站也会推广,但是由于该书的内容颇有吸引力,所以引发大量媒体的二次传播。许艳丽就说,通常这样的推广,就是合作媒体帮忙发点书评或广告,但是现在为数不少的媒体,尤其是吴官正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的媒体,摘录了不少书本有关的内容进行二次、三次传播,这无疑让出版社喜出望外。
当然,图书推广还不止于此,通常像吴官正这样的老领导,是不太可能用签名售书的方式推广的,召开交流会、座谈会都是比较常见的方式。5月21日,《闲来笔潭》读书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而在6月,江西、山东还可能召开类似的座谈会。
在前述座谈会上,出版社邀请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原主任、吴官正9年的清华同窗王桂增,他在会上回忆时几度哽咽着说,吴官正在大学期间,穿着非常简单,很少看到他有新衣服。“我们同学都知道,吴官正坚持原则,但他又是非常有情义的人,不管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他在地方工作时到北京来,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去看望自己的老师。他会自己掏腰包请我们吃饭,有时候还给我们同学送礼物,反过来同学给他送什么东西,他都婉拒了。吴官正从一个基层技术人员一直到党中央高级领导,他当的官不小,但是在我们同学的眼里,他没有任何官架子,是一个好官。”
江西省原副省长熊盛文在座谈会上也说,吴官正每天早上四点左右起床,然后看书到天亮,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他还有“三个业余爱好,第一是散步,第二是下棋,第三是读书,其中读书是最重要的”。在这本新书中,读者也能从大量细节中读出这一点。
捐稿费成传统
除了吴官正,其他几位老常委出书也备受关注。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原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出书规格最高,著作多为工作文稿。根据公开资料,在2003年~2009年间,他共出版6本书籍,总发行字数为200多万。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李鹏则最勤于写书,所著书籍也是几位老常委中最多的,在2003年~2012年中出版多达8本,其中6本为日记系列,8本书籍共有700万字。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的书虽然不多,但是发行量却很不错,其中《朱镕基答记者问》(四卷)2009年9月面世后的3个月中发行量就突破了130万册。发售第一天,便登上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的首位,成为最畅销图书之一,还屡获各种奖项,并且被翻译成多语言版本。
同样拥有高人气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他用通俗简洁的文风讲述哲学,2005年至今,共发行4部书籍,总字数300多万,全部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务实求理》在发行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销量达到20万册。
而退休后的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他的6部书主要偏向艺术领域,很少谈论政治。
综观几位老常委的书籍出版情况,选择的出版社多集中在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和上海交大出版社等。还有些是例外,李鹏涉及三峡的书就给三峡出版社,涉及电力的就给电力出版社,李岚清涉及篆刻的书则给了西泠印社。
一位地方人民出版社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像这种老常委出书的资源都是各出版社争抢的对象,但通常获选的都是有一些人脉资源、之前建立了良好关系的出版社。
“中央出版社抢国家级的领导人作品,一些地方出版社则会争抢地方领导和省部级领导的作品。”上述人士曾给一位卸任的常务副部长出书做责编,但让她意外的是,这位老领导并没有领取稿费,反而给出版社一些赞助费。不过,最后出来的书反响有限,难以与中央前领导人的作品相提并论。
以单部书籍发行量较高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为例,由于是四卷本,定价达到196元,其码洋达到3亿元。按照通常作者的版税比例10%计算,稿费收入也达到3000万左右。不过黄书元此前曾透露,在《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之前,朱镕基就明确表态,不管稿费多少,自己不拿一分钱,全部捐出去。
其实,这些出书的老领导多有捐稿费的传统:李鹏曾拿出300万稿费资助延安大学贫困生,设立了“李鹏——延安助学基金”;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李岚清也将新出版的两本著作的稿费全部捐赠给教育事业,发起成立了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李瑞环2010年也将他出版的《务实求理》所得稿费100万元捐给桑梓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而吴官正也于2011年在山东大学设立昱鸿助学基金。
相关资讯:
- BBC全球国家形象调查:德国第一中国第九
- 国际奥委会执委吴经国宣布参选国际奥委会主席(图)
- 李克强开始访问巴基斯坦 六架枭龙战机护航(图)
- 香港大黄鸭“满血复活” 再展黄鸭雄风(图)
- 中国万人被骗移民火星报名费不实 缴费者不足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