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过清明节? 踏青、射柳、荡秋千(图)
阅读:819 次
2013-04-04 07:29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古人怎么过清明节?踏青、射柳、荡秋千(图)

  清明节祭祖,从古至今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祭祖扫墓时都庄严肃穆,规规矩矩,但仪式结束后,就变得非常轻松。从对祖先的尊崇中转入和自然的亲近,出现了许多带有体育性质的游戏。

  在清明扫墓结束后的古代图景中可以看到,各家各户的孝子贤孙借着祭祖的机会,尽情旅游玩乐,活动的项目丰富多彩。

  踏青:一家人扶老携幼,在刚刚萌发春意的田野踏青。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秋千:青年男女和活泼的孩子们荡起了秋千。秋千是在树的粗大横枝上拴结实的皮绳和木板,人站在上面抓着皮绳来回飘荡,还要拴上彩带,十分惬意。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蹴鞠:相传是黄帝用来训练武士的一种游戏,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体育运动。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是现代足球的鼻祖,是一种集体的,运动和技巧性都很强的运动。

  马球:绅士们在广袤的旷野上,用石灰画上线,打起马球。纵横驰骋,欢声笑语。

  植树:感恩大自然的老人带着孙男弟女,在墓地的周围、河渠边、村围田头种上小树。植树起源于插柳。清明一到,气温升高,万物萌发,此时种树,容易成活。特别是柳树,更是极易成活。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把刚刚发芽的柳枝插入土中,就是种了一棵大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何乐而不为呢?

  射柳:这也是一项时尚高雅的活动。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目标。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是考验骑射真功夫的一项运动。

  放风筝:这是非常普遍的游戏,早在唐宋诗中就有清明放风筝的记载。据说风筝起源于祭扫坟墓竖竿拴纸的风俗,后来不仅演化为美丽的风筝,而且形成了清明放飞风筝的民俗。

  清明是礼仪和民俗结合的节日

  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游戏,是千百年来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为什么会融合发生在清明祭祖这样一个严肃悲凉的节日当中呢?这种传承久远的民俗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呢?

  相传这种习俗起源于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天气的寒凉和冰冷的食物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众人一起来进行饶有趣味的游戏和运动,以保护身体的健康。后来在漫长发展中,这种民间的习俗又融入升华到礼仪之中。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吉礼用于祭祀,凶礼用于哀忧,宾礼用于接待宾客,军礼用于征伐,嘉礼用于喜庆。在“五礼”当中。祭祖属于“吉礼”,明显有别于“丧礼”。“丧礼”是刚刚去世的人的殡葬活动,以悲痛为主,“哭”是重要的内容,表示不忍和亲人生离死别。而死者安葬以后的祭祀,是以怀念和祈福为主,表示对祖先的尊崇和不忘根本。中国古代讲究“慎终追远”,殡葬活动是“慎终”,祭祖活动是“追远”。前者是丧礼,后者是吉礼,前者要痛哭,后者不痛哭,而是庄严肃穆地行礼。

  清明祭祖是礼仪的庄重和游戏的快乐相结合,是一个十分具有特色的节日。具有礼仪教化的重要作用,具有多重积极的意义。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重点是庄严的扫墓仪式,扫墓是子孙后代对先祖慎终追远、报本行孝的具体表现。同时还有敦亲睦族,同德凝聚的作用,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古老的形式中得以传承。

  在清明节的各种游戏活动中,教育后代热爱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尊祖重孝的观念,正确对待死亡,珍惜生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同时强身健体,益智怡情,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表面上看是托祖先的福浪漫一下,实际上包含着十分深刻的社会功能。这种情况至今还在顽强地传承着,成为现代民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是礼仪和民俗的力量。这就是传统的力量。可以这样说:清明节悠久和独特的民俗,早已融化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基因”。这种“中国特色”将永远地传承下去,养护着民族的繁衍生息和长治久安。文/贾福林 (作者曾任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太庙研究室主任,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著有《太庙探幽》)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