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渲染周边威胁 费尽口舌寻求解禁集体自卫权(图)
阅读:672 次
2014-05-15 19:25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中新网

安倍在记者会上展示了两幅示意图,来说明日本必须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理由

  中新网5月15日电 综合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5日在首相官邸举行记者会,就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宣布了政府方针。当天,安倍仍旧通过渲染外部安全形势严峻等“威胁”,强调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必要性。

  由于通过修改宪法解释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受到了日本多个党派、普通民众的广泛反对,因此安倍当天可谓“费尽口舌”,寻找借口强调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必要性。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安倍在记者会上展示了两幅示意图,来说明日本必须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理由。安倍首先表示,在美国等同盟国家的军队遭到他国袭击的情况下,根据目前的现状,日本自卫队无法予以施救。另外,自卫队在海外从事国际维和行动时遭到武装集团袭击的情况下,日方也必须予以保护,这并不是宪法所禁止的内容。

  安倍还以“日本周边环境严峻”为借口辩解称,在“严峻的安全保障环境”中,“单靠日本自己要想保卫自己,已经不太可能”,因此必须要“借助同盟国的力量”,行使集体自卫权共同对应。

  安倍当天还表示,日本“不会参与像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那样的武力战争”,“日本70年来一直走和平之路,今后也不会改变这一条道路”。但是,日本必须“强化自己的武力遏制力”,才能避免卷入战争。

  据悉,安倍晋三设立的“关于重建安全保障法律基础的恳谈会”15日汇总了建议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报告,并提交给安倍。作为安全保障方面的课题,报告举出了为确保海上要道安全进行扫雷等6个具体事例。

  报告主张现行宪法解释“并不合适”,给出结论称集体自卫权“通过政府以适当形式阐明新宪法解释后能够行使,须修宪才可的意见不恰当”。

  对此,美国媒体分析认为,1947年宪法生效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在通过改变对该国宪法的解读、而非直接修改宪法的方式来逐步扩大自卫队的作用,而这份报告把这一过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安倍的顾问小组对重新解读日本宪法的支持将使安倍可以绕过正式修改宪法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正式修宪需要获得日本国会三分之二议员以及大多数日本民众的支持。自日本宪法67年前制定完成以来,日本从未尝试过对该法进行修改。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就报告书中提出的修宪“理由”指出,日本为推动修宪采取了层层递进的动作——先渲染威胁,再推进改变。

  张勇分析,日本首先是煽动周边威胁,以朝核威胁、导弹威胁等为由为安保“预热”,意图推动更改重大安保政策的民意基础;在渲染种种“威胁”之后再提出日本应做出“改变”——修改集体自卫权,并以“若不改变将影响日美同盟关系”等说法去说服政界和民众。如此一步步积累,最终实现使日本在安保方面“迈一大步”的目的。

  安倍对报告书的意见表示欢迎,他认为日本目前应修改集体自卫权宪法解释,将于下周与公明党协商,希望在本期国会上获得通过。在15日傍晚的记者会上,安倍展示了两幅示意图,来说明日本“必须行使”集团自卫权的理由。他声称,有必要检讨新的宪法解释。安倍指出,当前日本的安全保障环境不佳,因此“有必要”行使集团自卫权,来“保卫国民的生命与生活的安全”。

  事实上,在公布这一“方针”之前,安倍就遭到了日本政界人士及民众的批评。执政联盟公明党在国会内发言,指责安倍过度偏重军事,认为目前重心应放在灾区重建及经济发展上。日本国民也连日强烈抗议,游行示威活动此起彼伏。13日,约2500名日本民众手拉手筑起“人锁”包围国会,呼吁保护宪法。

  张勇指出,安倍政权修改宪法解释、推进集体自卫权的做法在党内有反对意见,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对此也态度谨慎,而在野党则多有批评声音。此次安倍提出的“方针”比起其修宪的最终目的,其实已经“向后撤”,是折中的产物。

  这位日本问题专家进一步解释,安倍的“方针”是想通过相对温和的措辞来实现其目的,其最终的政治菜单还是要修宪,因为修宪之后才能实现安倍的政治夙愿——摆脱战败,走向普通国家、实现大国化。 “方针”只是其达成最终目标的中间阶段,是实现目标的间接战略。

  去年12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在安保方面迈出重大一步。张勇指出,此次安倍政权的“方针”一旦再次通过,日本获得了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的许可,不仅可加速其向海外的拓展,也能进一步强化与美国的关系。但从深层次来说,日本背后也有自己的算计。因为假设日本声称的“威胁”情况发生,其将如何判断事件的性质和范围难以预料;因此集体自卫权这个口子一开,后果不可预测。

  “从去年年底的安保会议到今年的修改宪法解释,日本已经在国家安全层面迈出很大一步。安倍政权背后有右倾化理论支撑,又有全球外交和大国化理念的支持,因此需要对日本动向高度关注。”张勇说。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