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中国:两个美洲小伙的“铁饭碗”故事
阅读:668 次
2012-10-20 06:13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太原10月19日电 题:两个美洲小伙的“铁饭碗”故事

  作者 胡健

  一个不远万里从哥伦比亚飞赴中国,端着山西一家大型国企的“铁饭碗”,像多数中国人一样渴求着后半生的稳定生活;一个则辞去美国政府的“铁饭碗”,凭着一纸美国威廉姆斯学院的高学历,来中国寻求自由的生活。两个美洲小伙的中国故事,便由此开始。

  十月的北方,气温骤降,泛黄的落叶把山西太原兰桂坊酒吧门前装点得颇具文艺气息。昏黄的灯光里播放着美国“雷鬼音乐”,不同肤色的异国青年,在这里寻找着故乡熟悉的味道。 

  俯身、瞄准,24岁的杜可一身牛仔皮衣,穿梭在台球桌旁,不时拿起桌边的啤酒嘬上几口,这是他来太原后的首场桌球。“好久没打,生疏了”,杜可用一口流利的汉语来解释输球的原因,引得友人会心一笑。

  2012年7月,来自哥伦比亚的杜可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凭着汉语言和经贸专业的优势被山西太原钢铁集团聘用,负责进出口贸易。“当时公司选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的外国人身份,会多国语言对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有很大帮助。”杜可说。

  在大多数当地人眼里,进入太钢工作无疑是一种“稳定”的象征。像所有大型国企一样,保险、公积金等保障机制一应俱全。而杜可正是看中这一“铁饭碗”所带来的安全感,希望不再漂泊。“现在我是实习阶段,希望日后可以经常出国工作,以满足内心的成就感。如果一切顺利,我希望一直在太原生活下去。”

  与杜可不同,来自美国的君浩却放弃了在美国政府的“铁饭碗”工作,毅然来到中国。那间兰桂坊酒吧正是他与未婚妻王华所开。

  在中国,“铁饭碗”特指稳定的工作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君浩却不这样认为。苦于没有假期加之生活乏味,2009年,君浩辞去在美国政府的法律工作,只身一人来到中国。

  在背井离乡的第一个秋天,君浩与王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回忆起当时的情节,王华记忆犹新。“第一次见面也没什么感觉,后来知道他是美国威廉姆斯学院毕业的,就想他一定很聪明,我喜欢和聪明人交流,便从此产生了好感。”

  2012年4月,相恋三年的他们开了兰桂坊酒吧,来往的顾客大多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来到太原后,我就在语言培训机构当外教,女朋友平时没什么事,我就想让她开间酒吧,而这里也成了外国人在太原的聚点,认识了很多朋友。”君浩说。

  王华说,她和君浩打算明年回美国举办婚礼。“因为我母亲是俄罗斯人,对于嫁到美国并没有反对。回到美国后,君浩打算开一家律师事务所,我也许会相夫教子,也许会一起创业。对于未来,一切都是未知数。”王华说。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