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将携母亲和两个女儿于3月20日至26日访问中国。根据美国媒体披露的行程,米歇尔此行主要关注教育问题,意在延续美国政治中的夫人外交传统,从侧面提升两国关系。然而,对于这样一次本来比较轻松的访问,美国国内某些舆论却偏要向米歇尔施压,希望她在访问中向中国提出政治议题。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研究项目主任伊丽莎白-伊科诺米15日在博客发文,以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劳拉-布什为例,称米歇尔“有机会做得更多”。不过美国《华盛顿邮报》认为,米歇尔的风格与之前的美国第一夫人不同,她此次访华很可能和之前的出访一样,避开敏感话题。
根据中美两国官方披露的消息,米歇尔一行将访问北京、西安、成都等地。英国《每日电讯报》15日称,米歇尔将访问中国的教育机构和历史遗迹,讨论美中两国的教育问题,向年轻人“谈论教育对帮助他们实现愿望所具有的力量”,并告诉他们“有关美国的事情以及我们珍视的价值”。对此,伊科诺米称,公共外交确实相当重要,但仍替代不了外交政策。因此,米歇尔“应当考虑把美国政策纳入这次将近一周的公共外交行动”。她“提醒”说,当中国媒体积极报道米歇尔此行将不会碰触敏感话题时,美国媒体却认为,与前总统克林顿、布什的夫人相比,米歇尔显得缺乏“政治抱负”。希拉里1995年在北京出席第四届妇女大会时,曾要求中国改善人权状况;劳拉-布什6年前在访问泰缅边境的难民营时指责中国没有对缅甸军政府施加足够的压力。
“美国的第一夫人有机会做得更多。”伊科诺米似乎在为米歇尔支招说:她此次公共外交的主题为教育,将之与现实政治议题联系起来并不难,因为教育主题本身便可以涵盖美中文化与信息交流中更广泛的议题。比如,当美中两国第一夫人会面时,米歇尔可以向彭丽媛提及美国记者申请中国签证时遭拒、开放更多美国电影进入中国、美国大学与中国机构建立伙伴关系时面临政治挑战等问题。伊科诺米说,美国在华公共外交本来便具有潜在风险,避开政治问题并不会确保公关工作顺利。“中国媒体现在对米歇尔个人历史和即将到来访问的报道过于积极,这反而会成为变数。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因为在一些中国人中间太受欢迎,而遭到中国媒体的批评。”
《每日电讯报》评论说,去年6月奥巴马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接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米歇尔声称由于要照看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而必须留在华盛顿。当时,曾有人认为这是米歇尔的“怠慢”。本周,米歇尔将带着放春假的两个女儿对中国进行6天访问,此访将一半是家庭旅行、一半是国际软实力外交。将近9个月后,中国公众终于可以看到美中两国第一夫人的会面。报道还称,米歇尔的小女儿萨沙正在学习中文,2011年时任中国领导人胡锦涛访问美国时,她曾在中美首脑的国宴上获得秀中文的机会。此次访华,中国人将看看她的中文是否大有进步。
《每日电讯报》称,作为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总是把她的活动局限在“超级安全领域”,诸如为老兵赢得工作、促进教育发展、支持儿童健康饮食等等,但此次访华将让她发现自己走上了一条政治绳索。“尽管米歇尔的团队正在努力让此访与她到访墨西哥、印度和南非一样——邀请全美在校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向她提出与访问有关的问题,她则承诺每天通过博客予以回答,但访问还是在美国引起质疑:她能否将自己的‘非政治风格’带入中美关系这个充满政治色彩的场域。”对此,华盛顿的智库“计划2049学院”中国人权问题专家凯利-柯里说,“任何时候一位美国高级人物访华,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平衡美中关系中的各种议题”,“米歇尔在中国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人通过政治棱晶审视,这与访问西班牙或非洲不一样”。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16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传统上看,第一夫人外交专注的就是软话题,对两国关系具有潜在影响,米歇尔此次访华也不例外。中美两国民众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此次访问。他说,第一夫人涉入政治话题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希拉里和劳拉-布什之前的行为在美国国内获得了一些赞赏,但现实中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陈一鸣 环球时报记者 王盼盼】
相关资讯:
- 日本关注韩态度是否缓和 以期实现日美韩首脑会谈
-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提问(图)
- 纽约州参议会赞成纽约公立学校农历新年放假提案
- 奥巴马“背后的女人”5月将离职 影响力十足(图)
- 美国总统夫人访华前学说汉语 愿品特色中国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