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泊头9月6日电 (肖光明 陈昊 申玲敏)伴着一场颇具寒意的秋雨,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最后一批设备的资产处置拍卖会6日在泊头举行。这意味着曾经是亚洲最大的百年火柴生产厂在瑟瑟秋雨中彻底成为历史。
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前身为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12年,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以四万元现洋入股公司,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1948年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晋察冀边区乃至全国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之一。1950年5月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归属国有。“泊头火柴”加快了发展步伐,迅速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
中新社记者当天冒雨探访了这座承载着几代中国人对火柴记忆的百年老厂。坐落在河北省泊头市市区中心地段的泊头火柴有限公司,一座不太显眼的牌楼上书写的“泊头火柴厂”字迹仍清晰可见。以火柴厂命名的“火柴厂街”上,稀稀落落的商贩在路边销售着日常产品,一些火柴厂退休的工人三五成群地在路旁打着扑克。
中新社记者走进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原来繁忙的厂房车间里大部分设备已被拆除运走,只剩下了少量的生产原料。少量车间内还保留着排列整齐的生产机器,但也已锈迹斑斑。占地100多亩的厂区里,散落的原料和破旧的运输器具依稀可见当初生产高峰时的繁华。如今厂区内路两旁杂草丛生,甚至有人在厂区内养上了羊。
据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办事处人事科科长郭希安介绍,他1981年来到该厂工作,对工厂有很深的感情。据郭希安回忆,1988年到1998年是工厂最繁忙的时候,当时有3000多工人,每天三班倒加班加点地生产,年收入可达五六千元人民币。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打火机和电动点火设备的普及,火柴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火柴厂于2006年宣布停产。
58岁的刘建国是泊头火柴厂的老员工,一家三代都是火柴厂的工人。刘建国说,他1971年到火柴厂参加工作,在厂里一干就是30多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作最忙时,春节只能休息三天。“当时的火柴厂街上是整个泊头市区最繁华的地方,每天下班的时候,卖东西的小商贩就挤满了街道,特别热闹。”
51岁的王炳华是1977年到泊头火柴厂上班的,在厂里工作整整30年。王炳华回忆说,火柴厂最繁忙时,她所在的车间有700多人。“当时跟朋友介绍自己时,只要说是泊头火柴厂的员工,没有人不知道。”说起这些,王炳华很是自豪。对于火柴厂的破产,王炳华很是伤感,“有着一百年历史的工厂破产了,工人们都很伤心,它是几代人的心血。”
就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工业遗产保护问题,泊头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李元华透露说,当地将设立专门的火柴博物馆。当前首要问题是把泊头火柴厂的工艺、设备尽量保存下来,目前设备已经保存了一部分,但因实际条件不成熟,火柴博物馆做到何种程度还无法估计。
相关资讯:
- 媒体称中日关系紧张致日产汽车在华销量下滑(图)
- 北京街头惊现“女娲娘娘”随身带专家鉴定书(组图)
- 东方之门被指像秋裤 开发商称寓意苏州从古到洋(图)
- 黄河壶口瀑布出现超大流量气势壮观(图)
- 八年前的“地摊货”如今成了“香饽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