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外华裔子女爱上学中文(图)
阅读:1167 次
2012-05-04 07:15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中新网

让海外华裔子女爱上学中文

  中新网5月3日电 据美国《侨报周末》报道,常常听中文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们感慨,学中文,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想孩子们也的确很辛苦,虽然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来学,压力却不亚于在学校里学习的任何一门课程。众所周知,掌握一门语言,需要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结合,哪个都不能小视,更绝非朝夕之功,学生们经常是徘徊在“学了忘、忘了学、学了再忘”的循环里,这样几年下来,真正将中文学好学通的孩子凤毛麟角。

  怎样让孩子们在中文学习上切实提高效率,做到“多掌握,少遗忘”呢?为此,《侨报周末》特别发起了此次专题探讨,希望可以从老师、家长、学生三方取经共享,尽己所能为中文学习者们提供有益的帮助。

  “态度”是一切成功的引路石

  无论做任何事,拥有良好且端正的态度始终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对于海外中文的学习和教育,这一点依然毋庸置疑,但这里所说的“态度”,则不仅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动力和热忱,更包含了对家长们的要求和考验。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然而海外华文教育多年来的经验表明,孩子们大多在开始学习中文时抱着好奇、积极的态度,但随着课业难度的加大,很少有学生能真正认识到学习中文的必要性,兴趣也逐渐转淡,随之便很容易半途而废。对此,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想尽办法让孩子们提高学习兴趣,例如现任教于希望中文学校7年级的刘老师,经常会下载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短片拿到课堂上播放,并且鼓励学生提问,而低年级的老师则会带领孩子们做一些与文字相关的游戏,或画画、做手工,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据现任美中实验学校1年级教师的刘薏娟介绍:“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让他们练习一些中文的歌曲,如《拔萝卜》《泥娃娃》等等,让孩子用他们更易接受的方式来学习,才能保持兴趣。”

  此外,常年从事华文教育工作的张丹老师语重心长地提醒家长:“激发孩子在情感上的积极性是保证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关键,作为家长,首先要认清孩子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并且同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如果希望孩子学好中文,家长们的帮助和敦促是必需的。

  实践证明,如果孩子能够坚持学到高年级,经过了学习中文的“极限期”,便会自发地产生兴趣,越学越好。”现任美中实验学校4年级教师的陈鑫就此问题表示:“许多家长因为平时工作忙,也许很难兼顾到孩子学习中文,总是眼瞅着周日该上中文课了,周六才花上一两个小时帮孩子赶作业,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方法自然是学得少,忘得多,很难将基础打牢。一旦遇到困难,也容易使孩子产生放弃的念头。所以,在学习态度方面,家长的一言一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们最应该谨记的便是不要纵容孩子放弃,而应该与孩子共同克服困难。”

  “好方法”、“巧方法”的活学活用

  如果说态度是基础,那么正确适用的学习方法便是通往成功的利器。下面是记者通过与多位有经验的华府中文教师和家长们的探讨,小结出的几个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希望可以让广大家长和学生们有所借鉴。

  拆字:汉字根据象形文字衍生而来,所以每个字都有其明确的意义。让孩子更易记住某个字的好方法,就是将字剖析开来教给孩子。如汗水的“汗”,老师或家长们就可以告诉孩子“汗是会被风吹干的水”,这样孩子就记住了。有些孩子还会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拆解汉字,对于孩子这样的想法,老师和家长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美中实验学校《马立平中文》教研室主任张丹老师介绍,她动员和鼓励老师们开动脑筋,帮助孩子通过“解字”来训练孩子们对汉字演绎的特点的了解和使用,帮助孩子们将汉字与日常生活的动作和概念相联系,获得对汉字长久的记忆。老师带领学生们把为某些比划难记的字而“编成”的故事,放到班级网站,供家长督促复习和巩固。例如,一年级的刘薏娟老师介绍,在她班里有个学生在学习“特”字时天真地说:“牛跑了到寺里,寺里应该都是和尚,怎么会有牛呢?所以很特别。”而这个难写的字就这样被孩子认识且记住了。

  造句:造句是中文写作的基础,也是练习词语应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几乎每位老师都对造句较为青睐。中文中还有诸如排比句等具备鲜明特点且易于掌握的修辞手法,鼓励孩子们根据这样的句子多造句,可以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往往效果显著。

  联机:家长们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将所需要认知的汉字或词语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罗列出来,让孩子做联机的游戏。如对于英文较好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将中文的偏旁部首和英文解释进行联机,加强理解和记忆;再如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将中文的词语与图画进行联机,都是效果不错又简单可行的办法。

  逐字朗读:让孩子伸出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课文或阅读材料进行“指读”。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口语发音,还可以加深孩子对每一个字的认知和理解。当孩子在某个字上出现卡壳的情况时,家长便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字词上学习不足,更有的放矢地加以练习和复习。“指读”的习惯,为的就是加强学生对每一独立字的认识,为今后学习个别字在有关词组和句子中的扩展含义打好基础。

  乱序认句:将课文或阅读材料中包含着生字或生词的句子挑选出来,或是全篇打乱原文的顺序,让孩子尝试朗读和辨认,反复练习,能够充分提高孩子对课文的熟识程度,避免孩子仅靠记忆来学习课文,而是重在加深理解和辨认字词的能力。

  找成语: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家长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篇有趣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将其中的成语划出来。一开始孩子们很可能见到四个字的词就以为是成语,但久而久之,孩子对成语的辨识能力便会增强。并且大多数中文的成语都出自历史典故,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对历史文化也能了解得更多,避免一听到中国历史就一头雾水,产生抵触心理。

  写点什么: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多写,不要因孩子写错字或语句不通顺就认为孩子还没有写作的能力。在有节日或是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后,可以要求孩子写“小作文”。哪怕只是短短的两三句话,对于孩子的作文能力和词汇量增长都大有帮助。也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让孩子尝试着描写,如孩子最喜欢的菜谱、妈妈怎样打扫房间等等。凡是有写作能力和欲望的学生,家长应该不遗余力地为其创造写作条件并给予指导,老师们也应该尽量为低年级学生的超前写作提供辅导。

  查字典:有位家长曾说,在原来居住的地方因为没有中文学校,她就教自己的女儿学着查字典,结果发现女儿对这个方法颇有兴趣,并且越用越熟练,自学的中文效果很好。家长们不妨也借鉴此法,可以根据孩子所学的教材的情况,教会孩子用拼音或偏旁部首的方法来查字典,进行自助阅读和学习。

  参加中文活动:其实学习一种语言,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没有机会运用。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多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华裔小区组织的中文活动。如中文歌曲比赛、中文朗诵比赛等等,家长不要看重结果或名次,重在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心智,还可以切实地给予孩子机会将所学的中文加以运用。如果条件允许,家长们还应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华裔参加的聚会,为孩子创造中文的语言环境。

  内外因有异,贵在有的放矢

  要想提高孩子的中文学习效率,作为老师和家长,还需要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进行恰当的考虑和决策。

  首先,外因不同,孩子的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有所差异。教材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目前海外中文教育,比较普遍的是暨南大学的《中文》和《马立平中文》两套教材。《马立平中文》的亮点在于从认读着手,让孩子不把拼音当成“拐棍儿”,并且在对于中文写作的引导方面特立独行,作为马立平教研室主任,张丹老师介绍说:“我们在教授中文写作时的特点是需要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台笔记本计算机,让孩子们通过计算机打字来完成作文,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创作时保证连贯的思路,不受生字和笔划的困扰,打破孩子在写作文时惯有的顾虑,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通过每堂写作课看图说话和作业中命题作文的操练,学生们的中文写作突飞猛进,甚至一些听说有困难的学生在写作上发展出才能。到了8年级,我们再将手写带回到课堂,这个时候,学生们对于作文已经不再恐惧,也更有能力和精力提高手写质量。”暨南大学老牌的《中文》教材则比较系统,并且注重练习量,多年来在海外中文教育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作为家长,则应该认清所选教材的优势,根据教材的特点,为自己的孩子制定课余的学习计划。

  除教材外,客观的家庭环境也可能对学习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那些父母中文都非常流利的家庭来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说中文的优势,在家中尽可能地为孩子营造中文的语言环境,如孩子们与兄弟姐妹之间往往习惯说英语,父母便可以要求他们之间也讲中文。而对于那些父母单方为华裔,或几乎没有条件讲中文的家庭,老师和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这样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中文时更需要鼓励和理解,可以试着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回答一些问题、掌握良好的记笔记的方法,在课后选一些中文节目给他们观看等等。

  内因也是孩子最终可以掌握中文的关键。对此,陈鑫老师提出的两点建议非常值得借鉴,她介绍说:“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秉持因材施教的准则,比如字写得好的女生,就可以把她写的字复印给班里的其他同学欣赏;会画画的小孩儿,就可以让他们试着用自己的画来与某一个句子相对应等等。另外,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即明确‘自己的孩子学中文是用来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停止’,因为毕竟每个孩子所擅长的方面不同,天赋也不一,家长们应该尽量引导孩子有的放矢地去学习中文,既不纵容也不过分苛求,才能如愿以偿,事半功倍。”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