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卿立金 林晋海
最近,广州气温骤降,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多发季节。心脑血管病患者应该如何在冬季进行保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吴伟教授为读者支招。
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则增加2%
吴伟介绍,寒冷时人体通过收缩血管、减少散热来保暖,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耗氧量增加,心、脑、肾等脏器负担加大;另外冬天气候往往干燥,易导致患者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此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容易导致血管痉挛、斑块破裂等病理变化,从而诱发心脑血管事件。有研究报道,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则增加2%。
不提倡心血管病患者洗冷水澡
吴伟建议,心血管病患者在冬季要坚持以防寒为第一要诀。
“防寒”是指冬季须注重保暖,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特别对于超高龄老人,他们对气温变化的感觉迟钝,家人和护工要根据温度计显示的气温决定穿衣、盖被的多少。不提倡心血管病患者洗冷水澡,也不提倡室外冬泳。
补充温开水、茶水可防止血液黏稠
针对冬天“燥”的气候特点,必须适时、适量补充温开水或者茶水,以防止血液浓缩、黏稠,避免肌肤干燥。水是生命之源,喝水是冬季养生润燥的第一源泉。
冬季补水该喝多少?吴伟解答说,建议一般成人饮水2L-2.5L/天。中青年人、重体力劳动者、高强度运动人群,出汗多时,须适量增加。而老年人、体型瘦小者,及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患者应酌情减少。
记住,不要等到口渴时才饮水!此时机体已开始缺水。但补水≠过量饮水,后者可导致水中毒、心脏负荷加重等。
推荐饮温开水、各种淡茶水、陈皮水、柠檬水(可加盐或者蜂蜜)或稀释的鲜榨果汁。研究表明,温开水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及改善免疫功能等。各种含有色素、香精、调味剂的饮料,偶尔在运动后饮用虽可提高味觉与心理满足感,却不是养生的最佳选择。
家有老人,冬天室内温度控制在25℃为宜
现在很多家庭冬季会通过使用空调机或暖气机提高室内温度,那么室温应控制在多少度合适?吴伟建议,中老年人以25℃为宜,年轻人可以在20℃-23℃间调整。室温温度不宜过高,室温偏高容易使环境干燥,加速人体水分流失,导致口干舌燥,体内血液循环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尤其对于久坐、久卧的老人,室内活动减少更容易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开暖气时,可通过在室内放一盆清水,或悬挂一条不滴水的湿毛巾,或开加湿器等方式保湿。
冬天适合做哪些体育运动?
吴伟建议,天气转凉,人们往往偏爱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饮食以防寒、储备能量,如运动不足易导致消化不良、血脂增高等,因此建议适当活动筋骨,以微微汗出为宜。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宜在日出后才开始运动,可选择较舒缓的八段锦、太极拳、健步、广播体操、广场舞等。健康的中青年人可选择跑步、各种球类、骑行、爬山等强度较大的运动。在气温过低、空气质量不佳时,宜减少户外运动,或选择室内活动。
冬季居家旅行需要备带哪些药?
吴伟建议,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可备带卡托普利片、硝苯地平片、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宽胸气雾剂等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寒冷刺激,导致血压一过性升高,可以临时嚼碎并舌下含服卡托普利片1片或硝苯地平片1片,或上医院就诊。心绞痛发作,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或以宽胸气雾剂舌下喷1-2喷。对于持续不缓解的胸痛,患者必须即刻呼叫120。
对于脾胃虚弱、胃肠功能失调者,感受风寒而症见:腹中冷痛,得温即减,或大便稀溏,可以选用藿香正气丸,或附桂理中丸等中成药,或使用清艾条,悬灸丹田。具体请遵循医师指导。
冬季药膳推荐
【滋阴润燥类】
淮山枸杞子元肉炖乳鸽:乳鸽1-2只,斩件、飞水后以花生油姜片爆炒,蘸白酒微量,入炖盅,放入淮山50克、枸杞子10克、元肉15克、生姜2片,加水(因人而异),武火煮开,调文火,慢炖60-90分钟,加盐少许,调味后食用。
黄精炖瘦肉:瘦肉200-300克,洗净、切块、飞水,与黄精30克、生姜片2片纳入炖盅,加水(因人而异),隔水炖90-120分钟,加盐少许,调味后食用。
【补气温阳散寒类】
党参黄芪鸡汤:鸡肉(或猪排骨)300-500克,洗净、斩块,飞水备用,取党参30克、黄芪30克、生姜2片,放入炖盅,加水(因人而异),煮沸后,改文火,炖煮约90-120分钟,加盐少许,即可饮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500克,剔除筋膜、洗净后切块、飞水。先用铁锅,以花生油、生姜片将羊肉放入爆炒,加蘸少量黄酒,纳当归10克、生姜3片,加水(因人而异),以武火烧开后转文火,慢炖约90-120分钟。加适量盐和少许胡椒粉,喝汤食肉。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