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雄安8月15日电 题:白洋淀实施清淤工程 淀泊再现“水清鸟翔”风光
中新社记者 崔涛
“治理之前,白洋淀里大概有1000多个鱼塘、藕塘等,将淀区原有的开阔水面分割得支离破碎,水产养殖也产生了大量污染底泥,并阻断了水体流动,是白洋淀水质恶化的‘罪魁祸首’之一。”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总监朱晓磊说。
2017年,朱晓磊来到雄安新区参与白洋淀治理工作,此前他曾在中国科学院从事海河流域治理相关研究工作。
在朱晓磊眼中,彼时的白洋淀,水质颜色为褐色,还泛着泡沫,鱼塘、藕塘在淀中随处可见,航道曲折难行。
朱晓磊说,为将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根据《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要求,雄安新区设立之后即开展了淀区养殖污染治理,全面清理清除淀区内各类水产养殖。
据朱晓磊介绍,雄安新区在全面细致开展底泥和水体污染调查分析基础上,坚持“科学稳妥、精准治理”原则,针对各个鱼塘、藕塘内底泥的污染轻重程度,分别制定了“生态清淤、原位治理、自然修复”等白洋淀底泥内源污染治理方案。
“绝大多数区域的清淤深度控制在40到50厘米以内,同时在清淤工程实施过程中,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水质在线监测仪等各种监测设备和钢板桩、拦污屏等围挡措施,严格防范二次污染。清淤后区域适度补种水生植物,增殖放流螺蚌等底栖动物和鱼类,促进生态系统恢复。”朱晓磊说。
据悉,2019年和2020年,雄安新区分别在南刘庄、采蒲台南部和七间房乡西部等水质较差区域开展了两期生态清淤试点工程,共治理鱼塘、藕塘194个,治理鱼塘面积6.6平方公里,拆除鱼塘堤埝84公里,恢复淀区开阔水域面积41平方公里。
“这些清淤工程实施后,大幅削减了治理区域底泥污染物含量,有力促进了2021年白洋淀水质整体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并充分证明开展分类精准清淤有助于恢复白洋淀原来的自然风光。”朱晓磊说。
此时,朱晓磊眼中的白洋淀变了样。“现在我们水质采样时间从之前的两天缩短到3个多小时,航道畅通无阻,水质肉眼可见变清澈了,各种鸟类也来淀里安家。”
白洋淀生态持续向好,栖息在白洋淀的野生鸟类已达237种,比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31种,青头潜鸭、水雉等多种珍稀鸟类在白洋淀安家、育雏。
据介绍,为巩固白洋淀水质提升成果,雄安新区于2021年和2022年组织开展了清淤三期工程,重点治理了白洋淀西侧的藻苲淀、捞王淀、杜家淀、小白洋淀等四个片区内共12.9平方公里的污染鱼塘及其周边受污染水域,累计清除污染底泥约350万立方米,拆除围堤围埝117公里。通过工程实施新打通航道20公里,新增开阔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带动恢复淀区面积200余平方公里。
“未来我们将在临近启动区的淀区内开展生态治理,集中在这里展示‘水清鸟翔’的淀泊风光,让雄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朱晓磊拿出一张白洋淀的展示图,指着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位置说道。
相关资讯:
- 山西晋城:昔日煤矸石山变身康养示范区(组图)
- 航拍苏南常州武进城区 镜观“生态优先”最美画卷(组图)
- 航拍江西吉水“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整齐划一熠熠生辉(组图)
- 河北安平优化生态环境 建36个街角游园和主题公园(组图)
- 微山湖西畔江苏沛县湖西农场万只白鹭翩飞美如画(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