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味至简”的煎饼:闯完关东闯世界
阅读:161 次
2022-07-01 20:32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中国新闻网

    陈长有的煎饼工厂。(资料图) 陈长有供图

  中新网吉林敦化7月1日电 (记者 郭佳)煎饼是寻常巷陌最易得的美食,尤其在中国东北和山东。从一根小葱到大鱼大肉,煎饼似乎能包裹一切,丰俭由人,多寡随意。从贩夫走卒到商贾巨富,煎饼爱好者极为广泛。上千年来,它像蒲公英一样到处安家,甚至漂洋过海。

  50岁的陈长有每餐必有煎饼。小时家贫,陈妈妈常把煎饼塞进书包当做午餐。妈妈手艺极好,邻居们常常请她去家里摊煎饼。煎饼甜香入喉也入心。几十年后,陈长有制作的煎饼畅销十多个国家,人们叫他“煎饼大王”。

  儿子靠煎饼致富是陈妈妈始料未及的。煎饼本是山东美食,闯关东时,陈家先祖靠着它走到东北。煎饼便携易保存,当时家家必备。在电视剧《闯关东》中,半张煎饼能救活一条人命。

陈长有的煎饼工厂。(资料图) 陈长有供图

  关于煎饼,蒲松龄有一段生动描写:“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摊煎饼时,先将五谷磨成的面糊倒在烧热的圆形鏊子上,再用篪子(带柄的木板)摊开,香味瞬间蒸腾而起,四十秒左右就能摊好。刚摊好的煎饼微酥,甜香最浓,放凉则变软,可任意折叠,手撕齿咬格外筋道,然入口咀嚼又瞬间软糯起来。

  东北天气凉爽,煎饼贮存时间长,香味又不易流失,食用方便,因此渐渐成了当地农家最喜爱的主食之一。旧时逢年过节东北人常常给远方的亲友寄上几摞煎饼。在网购发达的今天,这样的习俗也还是有的。

  陈长有的家乡在吉林省敦化市青沟乡同心村,极为偏僻,但几乎家家会摊煎饼。自敦化市向长白山一带,公路边上的煎饼小店也极多。最初,陈长有的小店就开在路边。

  2000年前后,正值中国农村人口进城高潮,陈长有与新婚妻子从乡下来到敦化市谋求更好发展,时间一长不免想念起妈妈的煎饼,而当时的城里还买不到像样的煎饼。夫妻俩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凭借家传手艺,以一个鏊子创业。

  传统煎饼多以粗粮为原料,夫妻二人颇爱钻研,大枣、红豆、南瓜、巧克力、牛奶、草莓、苹果、枸杞、人参、菠菜、芹菜……四十多种食材皆可入料,摊出来的煎饼颜色绚丽,味道各有千秋。随着生意越来越火爆,他们建起了工厂。摊煎饼的工人在当地招聘,月薪五千元左右。

  时光流转,煎饼不仅口味更多元,吃法也悄然生变。从前,人们喜欢用煎饼卷着菜吃,最起码也得卷根儿葱,但现在不一样了,配饮料或空口吃更流行。陈长有与时俱进,把煎饼做成小包装,最小的仅10克。有一次,女儿放学回家装了一书包零食,令他非常疑惑,原来同学们用“高价”换走了她的煎饼。

  原是主食的煎饼一下子变成了零食,且大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不久之后,陈长有的煎饼不仅成了航空配餐,还意外打开了国际市场。

  种类繁多的“长有煎饼”令外国人也感到好奇,有人还专门跑到工厂参观。他说,外国人爱野餐,煎饼再合适不过了。陈长有的煎饼卖到了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越南等十多个国家。日本人喜欢大枣煎饼,美国人则喜欢巧克力煎饼。

  如今,陈长有的工厂有四成煎饼出口国外。他不招业务员,销售全靠口碑。曾有一位外国买家告诉他,他们喜欢这种原生态的食物,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材原始的味道。

  中华美食烹饪技法向来繁复,如煎饼一样质朴无华的实为少数,可谓大味至简。对美食的理解,中外在这张薄饼之上得以汇通。

  这些年,虽然企业越做越大,但陈长有夫妇仍旧整日不离生产车间,一刻不敢怠慢。“吃的人越多我压力越大,流传千年的美食不能在我手里给搞坏了。”陈长有说。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