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11日电(管娜)2021年“诺奖周”已进入尾声。北京时间10月11日,作为压轴奖项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一半奖项授予经济学家David Card,以表彰“他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性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经济学家Joshua D. Angrist和Guido W. Imbens,以表彰“他们在因果关系分析方面的方法论贡献”。
作为最后一个开奖的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有着与其他“兄弟姐妹”不同的“性格特点”。看似遥不可及的经济学,实际上早已融入现实,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充满“个性”的奖项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但诺贝尔经济学奖却并非如此,它是唯一由诺贝尔基金会官方颁发的“非诺贝尔奖”。究其由来,或许我们可以从它的正式名称 “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中,得到答案 。虽然并非“纯正血统”,但是经济学奖与其他5个诺奖地位相同。
由于并非“经典”诺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最“年轻”的奖项,1969年才首次颁发,而其他的诺奖从1901年就开始颁发了。
虽然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年龄最小的,但是奖项得主年龄普遍偏高,平均达约67岁。2007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赫维克兹(Leonid Hurwicz),是年纪最大的获奖者,获奖时年龄为90岁。最年轻得主为2019年获奖的美籍法裔经济学家迪弗洛(Esther Duflo),获奖时为46岁。
这位经济学家迪弗洛,不仅是最年轻得主,也是第二位女性得主。诺贝尔经济学奖自颁发至今,女性获奖者仅有两名。首位女性得奖者是2009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奥斯特拉姆(Elinor Ostrom)。
“高冷”研究融入生活“温度”
提起经济学,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但其实,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们,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把看似“高冷”的经济学变得更加“接地气”。其中有些内容,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
例如,在菜市场上,两个人看上了同一棵白菜,他们之间就存在竞价关系。当多个顾客为同一件商品竞价时,拍卖就出现了。最终有人以5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棵白菜,虽然赢得了白菜,但是却陷入了“赢者诅咒”,即出价超过了物品的真实价值。那么,如何避免“赢者诅咒”,进行最优报价呢?
2020年获奖者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就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贡献。他们改进了拍卖理论,设计了合理的拍卖模式。他们发明的同步多轮拍卖(SMRA),在全球范围内,为无线电频道销售带来了巨大收益。除此之外,这种拍卖模式也可用于政府电力和天然气的拍卖,使全世界的买方卖方和纳税人受益。
除了进行买卖以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还在减轻全球贫困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19年,据颁奖委员会介绍,目前全球仍有超过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条件下,每年有近500万儿童死于5岁前,大部分是由于一些本可轻易治愈的疾病。
同年,阿比吉特·巴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就“以实验性方法致力于减轻全球贫困”而获奖,颁奖委员会称,他们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抗击全球贫困的能力”。
三位获奖者研究的关键,是把全球贫困问题分解为更小、更精确的问题。例如,为了找到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方法,可以针对教育方法、医疗卫生系统、获得信贷的途径等方面设计实验,证实干预效用。
相关资讯:
- 坦桑尼亚小说家获诺贝尔文学奖!回顾历届获奖者
- 两位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化学奖!这些发明从“云端”到日常
-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盘点近10年得主及成就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他们的研究助我们感知世界
- 美2020年官方贫困率五年来首次上升 亚裔收入下滑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