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多国疫情趋缓 中餐业者不惧挑战拥抱商机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电 (刘立琨 金旭)“最近我们旗下的餐厅越来越忙,生意开始明显好转。”美中餐饮业联合会主席、中式快餐“老四川”创办人胡晓军说。刚结束为期两周的美国中餐现状考察之旅,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餐厅的日常营业中。
随着疫苗的大规模接种与民众防疫习惯的养成,海外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近日,多位海外中餐业者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疫情的好转给生意带来了起色,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随着美国疫情的缓和,Mama Chang餐厅堂食的客流量从5月底开始稳步上升。“周末及节假日几乎能恢复到疫情前的70%—80%。”餐厅负责人Peter Zhang说。他认为,生意的恢复受到地区、客源等很多因素影响,“现在好或不好都是正常的,一切还在观望中”。
在奥地利维也纳,川菜馆“川菜香”一直吸引着大量本土食客。老板娘张太太表示,由于疫情原因,餐厅恢复营业后生意并不如之前火爆。
“游客进不来,本地人用餐也要提供新冠病毒检测阴性证明。”张太太说,堂食客人相对较少,大家还是担心增加感染风险。此外,选择打包的大多是华人,而到店里用餐的则多是奥地利本地人。
疫情让许多人面临失业危机,部分国家推出了“失业补助金”。如今,餐饮行业重启需要大量劳动力,许多中餐业者也面临着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
“我有60多名员工申请了补助金,目前只有几个人在工作。”洛杉矶康年海鲜酒家负责人李彪表示,疫情令唐人街生意冷清,加上租金压力与复工后的人工成本,这家拥有101年历史的老店正面临着关门的危机。
在胡晓军看来,目前中餐馆的重启主要有两个挑战:劳动力与防疫措施。“目前美国政府的补助机制增加了雇人的难度;疫情反复,我们也必须更重视防疫,这两点非常重要。”
面对疫情,中餐业者们各显“神通”。有人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推出了特色菜肴;有人另辟蹊径,在服务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针对食客的特点,胡晓军认真分析并改进了菜单。“中国传统菜主要面向年龄较大的客人推出;年轻人对近几年的流行菜更感兴趣,他们也是消费的主力。”胡晓军说,针对美国客人,也保留了美式中餐的精华,此外还研发了部分自创菜作为特色。
他认为,目前中餐业面临着挑战,但商机也很多。“我们仍看好中餐的前途,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奥地利维也纳餐饮协会会长、英雄酒店业主朱茂奏的餐馆疫情期间客流量不降反升,得益于高科技手段。“3年前我开了一家新店,全部采用二维码点餐;两年前我引进了机器人送餐,疫情期间就派上了大用场。”
利用封城的时间,法国巴黎中餐馆“蜀园”的负责人孙文雄租下了所在大楼二层,装修成了“蜀宗三味老火锅”,还重新整修了门口的开放地带。随着法国公共场所限制令的进一步开放,他对餐饮业的重振充满了信心。
“疫情的‘严冬’即将过去,餐饮业的‘酷寒’才刚刚开始。不在摸索前行中寻找出路,就会在旧思维的框框里灭亡。”Peter Zhang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在最新的照片中,他蹲在有机蒜薹田里,满眼都是发现优质食材的喜悦。
相关资讯:
- 华人妇女在纽约当街遭殴打 嫌犯将被诉仇恨犯罪袭击
- 参观成都川菜博物馆:空肚子进去,打饱嗝出来
- 纽约酒店业持续寒冬 华人进酒店工作更难
- 多国推出防疫措施新规定 侨胞要注意遵守(组图)
- 疫情寒冬里,海外中餐业怎么“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