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气候变化也会过敏?深秋失眠怎么破
阅读:198 次
2020-10-23 20:11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广州日报

  气候变化也会过敏?深秋失眠怎么破

  寒露过后,深秋已到。此时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按理说,这正是可以让人早点上床见周公的惬意时节,但偏偏有不少人吐槽睡不好觉,甚至无法入睡,彻夜难眠。

  这是为何?又该如何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失眠的缘由说法不一 

  如果问专家,中医会认为,秋季失眠多因夏季高温炎热,耗伤心气,到了秋天就变成秋乏,导致肾气不足,心火飘浮,因“心肾不交”而造成失眠。

  现代医疗气象学会认为,这是一种“气候变化过敏”现象,从夏季的酷暑转入深秋的寒冷,天气的骤然变化容易造成某些人大脑分泌激素出现紊乱,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失眠。

  心理学家则认为,深秋失眠主要是情绪性失眠。深秋时节,秋风萧瑟,落叶满地,容易让人产生悲秋情绪,这是很多人深秋失眠的一个重要诱因。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仍未道出导致失眠的深层次原因。

  实际上,失眠是一种跨越季节、跨越时空的普遍现象,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许多人都深受失眠的困扰。

  简单来讲,导致失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外因,二是内因。

  杜甫有100多首“失眠诗”

  外因是社会、环境因素。任何生活、工作上的压力,气候、睡眠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失眠。

  3000年前,某小伙子见到一个窈窕淑女,整天想着去追求她。“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单相思导致的失眠。

  1000多年前,杜甫悯天下、念长安、思故乡、忆往昔、叹老病,导致长期失眠。在他的作品中,有100多首“失眠诗”。

  唐代诗人张继,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泊船在枫桥边,此时已是“月落乌啼霜满天”,他愁绪满怀,难以入睡。到了夜半时分,姑苏城外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让他彻夜难眠。

  张继失眠的原因,有人说是因进京赶考名落孙山,因而满怀惆怅。有人说是因生活艰难、漂泊他乡而失眠。不管具体原因如何,仕途、生活上的失意,再加上深秋悲凉的环境,导致了他的失眠。

  肠胃功能与睡眠关系密切

  失眠的内因,是指生理上原因。《黄帝内经》认为主要有三点:

  1.“卫气”夜晚“不入阴”导致失眠。人体的“卫气”,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华所化生,其运行有昼夜、阴阳之分。《黄帝内经》说:“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卫气”白天“行于阳”是行于手、足三阳经脉,共循环25周。夜晚“行于阴”是行于五脏,也是循环25周。正常来说,“卫气”行于手、足三阳经脉,人就会头脑清醒不想睡觉,行于五脏则昏昏欲睡。但假如到了夜晚“卫气”仍滞留于手、足三阳经脉而不入五脏,人就会夜不能寐。

  2.“胃不和则卧不安”。《黄帝内经》说,“卫气”从手足三阳经脉进入五脏的“门口”是手、足阳明经,即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如果这两经不和,就会妨碍“卫气”顺利“入阴”,从而导致失眠。

  由此可见,胃、大肠的功能正常与否,是影响睡眠的关键因素。

  3.“神不安则不寐”。《黄帝内经》说“心主血脉”“心藏神”,其他四脏则藏魂、魄、意、志,而以心所藏之“神”为首。因睡眠也是人的神志活动表现之一,故睡眠实由心神所控制。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又说:“盖心藏神,阳气之宅也。卫主气,司阳化之气也。凡卫气入阴则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是故神安而寐也。”表明“卫气入阴则静”的机理是“阳有所归”,而心神正是“阳气之宅”,故神安则寐。

  这一点,也解释了为何高敏感特质人群、焦虑症、抑郁症人群容易失眠,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神不安。

  可从养生及医疗角度,对症防止和治疗失眠

  如果肠胃不好,就要先把肠胃功能恢复好。平时多吃小米粥、山药等养胃的食物,果蔬也要多吃。平时吃饭要有规律,以清淡为主。

  气血不足的人睡觉容易醒,外界有一点声响,就会瞬间清醒过来。这类型的人要多吃点补血气的东西,如红枣、当归等。睡前可以泡泡脚,喝点热水。

  肝气郁滞的人入睡难,常常失眠多梦。想改善睡眠质量,首先要养护好肝脏,多喝养肝茶水,如金银花、桂花、胎菊、蒲公英等,并适当服用益生菌。

  肾不好的人也容易失眠,平时可多吃点补肾的东西。

  长期严重失眠者则须服药,中医古方有治疗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血亏虚、肝阴不足的酸枣仁汤;治疗热郁胸膈、上扰心神的栀子豉汤等,可供参考。

  诗意花城 工作室出品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