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虽无东坡名款,却有米芾题跋
被认为是苏轼唯一亲笔绘画《木石图》昨晚以4.1亿元成交
《木石图》
本报讯 昨晚,佳士得香港2018秋拍“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专场中,备受关注的北宋文豪苏轼珍稀名迹《木石图》以4.1亿港元落槌,加佣金成交价为4.63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4.1亿元。
这件作品并没有苏轼名款,但后有米芾题跋。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国际资深专家游世勋指出:“相信在历史上应该很难再找到第二件‘苏米合璧’的作品。”
《木石图》是水墨纸本手卷,画心长半米,描绘一株枯木,庄严屹立于形状怪异的石头旁,后人形容有鱼龙起伏之势。全卷连裱共有五米多长,后附有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等人题跋。
据佳士得方面透露的信息,苏轼本来将手卷赠予润州(即现今镇江)的冯尊师,冯尊师遂邀请刘良佐(11世纪)和米芾为作品题跋,士大夫俞希鲁(1278-1368年)及郭淐(1563-1622年)其后再为作品加上了两段题跋。
从装裱方式和画作天地部分的幼细蓝线来看,目前所见的作品是明朝时装裱的。
整幅手卷上共见鉴藏印41枚,分别来自南宋、元明的收藏家。
1937年,作品流传至北京书画商及古董商白坚夫手中,其妻为日本人。著名书画鉴定家张葱玉曾出9000大洋购买但未得,后作品被带到日本,被日本关西纺织业巨头、著名收藏家阿部房次郎爽籁馆珍藏。
此前,来自徐邦达、傅熹年、杨仁恺、薛永年、周积寅等学界先进的书籍与论考,透过日本珂罗版作出的评定,均认同《木石图》为苏轼唯一的亲笔绘画。
佳士得专家认为,这件作品应该创作于1071到1101年间,也就是苏轼35岁之后。
曾任职于北京故宫、并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及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志愿研究员姜斐德博士认为,北宋时期绘者鲜少落款于作品上,《木石图》亦不例外。但此作中一方篆印——“思无邪斋之印”说明本作品约创作于1090年代中期,苏轼花甲之时。“思无邪斋”为苏轼贬官至惠州时为书斋取的名字。他还表示,作品中米芾题跋之墨迹与同时期的真迹十分相似。
苏轼中年之后仕途坎坷,数度被贬,甚至被捕入狱。在佳士得专家看来,他对枯木怪石情有独钟,在中国传统寓意中,枯木有绝处逢生的寓意,如苏轼身处的境况——虽艰辛而依然茁壮屹立。
来自英国的著名艺评家Alastair Sooke说,“苏轼的作品跟工匠画家或院派画家采用不一样的画法:从竹子和石头的转折角度,可以看到灵秀之气。线条看似简单容易,但其实变化多端。”他认为,苏轼经常以石、竹和木入画,他将它们称之为“三益友”,是他的精神启迪来源。
据了解,佳士得此前对作品的估价为4亿港元。 本报记者 林梢青
林梢青
相关资讯:
- 李白的诗酒江湖:我有故事 你有酒吗?(图)
- 名画拍卖时“自毁”疑点多 变碎纸画作或“更抢手”(视频)
- 山东农民获“猪宝” 花4万找专家鉴定估价300万(图)
- 来自爱因斯坦的“心灵鸡汤”:手写信件将拍卖(图)
- 女生自拍撞坏135万元艺术品续:艺术家不索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