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点赞中国“海绵城市”:街道变绿 能对抗洪水
阅读:454 次
2018-01-07 22:18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参考消息网

  英媒点赞中国“海绵城市”:不仅让街道变绿 还能对抗洪水

  参考消息网1月7日报道 英国《卫报》2017年12月28日刊登作者海伦·罗克斯伯格的文章,题为《中国“海绵城市”让街道变绿,以对抗洪水》。

  文章称,上海一小块地方正在变绿,一条街又一条街。

  在临港地区,人行道边上种着一排排树,街心花园和公共广场种满了植物。竖在吊车与建筑工地之间的规划图显示,新建筑包围在公园、溪流和水景之间。

  文章称,临港有一项任务。作为上海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它正在尝试一种生态方案,以便在这个长期面临海平面上升风险的沿海城市,取代传统的防洪和排水系统。 

  文章称,中国水泥森林的迅速崛起导致不可渗透的坚硬路面经常会阻碍水流的自然走向,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海绵城市”概念重点是要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例如湿地、屋顶植物和雨水花园。

  凯迪思中国区水管理主管哈文梅说:“在自然环境下,大多数降雨会渗透到地下或收集成地表水,但大规模坚硬路面的出现破坏了这个过程。现在,城市中只有约20%的雨水渗透到地下,因此打破了自然水循环,造成水涝和地表水污染。”

  在临港,宽阔的街道都修建了可渗透人行道,可以让水流进土壤里。中央隔离带用作雨水公园,填满了土壤,种上了植物。巨大的人工湖滴水湖有助于控制水流,建筑物也修建了绿色屋顶和水箱。

  文章称,2015年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倡议,16个城市成为试点,之后将扩大至30个城市,其中包括上海。

  同济大学教授李辉说:“首先要做的是尽量保护或恢复自然水系,这是降低水涝风险的自然途径。例如,在武汉,主要问题是许多河流在建设过程中被填埋。临港地区有一个好处,这里仍有大量农田和一个人工湖,有能力在强降雨时蓄存更多的水。”

  “过去,人们从水那里夺走土地。现在,我们需要把土地还回去。”

  文章称,临港地区可以将新的发明引入城市结构,但改造上海老旧地区则很困难。最近的重建工作包括使用可渗透材料和增加人行道面积,让地面自然“吸水”。

  但增加新的绿色空间很难。李辉说,就连现有的公园基本上也是一个错失的机会,因为它们通常高于路面,无法为大量水流提供自然通道。最重要的是修建绿色屋顶——上海市政府想要新建40万平方米的屋顶花园——或逐步改造人行道。

  文章称,到2020年,政府希望每个试点城市20%的建成区具备海绵城市功能,这意味着至少70%的雨水能被储存、再利用或被地面吸收。到2030年,每个城市要有80%的面积能满足这一要求。(编译/卢荻)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