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旗开得胜意味着什么?(图/视频)
阅读:447 次
2017-10-11 01:12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视频:重磅!FAST望远镜首次新发现脉冲星 6颗通过国际认证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中国天眼”旗开得胜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一年有余,尚在调试阶段。中国科学家迫不及待地在北京发布它取得的首批成果:新发现了6颗脉冲星。

 

资料图:位于中国贵州省内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这台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上岗就旗开得胜,意义重大。

  ——这意味着大国重器的胜利。

  FAST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极限。

  人类迄今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但在FAST问世以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

  事实表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包括FAST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系统部署。中国的大科学装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跟踪到自主创新的过程。

  ——这意味着大国工匠的胜利。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认为,FAST调试进展超过预期及大型同类设备的国际惯例,并有系统的科学产出,得益于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学规划和人才储备。

  从最初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发展到上百人团队,FAST凭借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

  当日发布会上,众人自发为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默哀。2017年9月15日,FAST即将落成一周年之际,曾为之奔波、为之奋斗20余载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溘然长逝。如今FAST新发现的脉冲星熠熠生辉,人们感慨“足以告慰老南”。

  有人注意到,FAST采用的多科学目标同时扫描巡天,英文缩写CRAFTS与“Craftsman”(匠人)不谋而合。以南仁东为代表的“工匠”正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铸就世界一流水平设备,抢占前沿科技领域的制高点。

  

图为FAST发现的脉冲星——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转周期为1.83秒,估算距离地球1.6万光年。

  ——这意味着大国创新的胜利。

  FAST从预研到建成再到调试,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寻,关键材料无现成可用。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历经20余载,克服诸多困难,才能自豪说出“FAST既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

  “天眼”开眼、“墨子”传信、高铁奔驰、超算发威、北斗定位,一大批科研项目的成功既源于中国人对新知的向往,也在于上下凝聚共识: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有评论称,站在历史新方位上,中国科技创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面的跃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