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唐僧、非裔林黛玉 “中国”大角儿在国外混咋样(组图)
阅读:551 次
2017-04-29 20:30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4月29日电 题:女唐僧、非裔林黛玉……“中国籍”大角儿在国外混咋样?

  作为曾经在中国的电视机荧屏上重播3000次的“神剧”, 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是不少中国70后80后甚至90后观众共同的回忆。

1986版《西游记》剧照。(央广网资料图)

  而对于外国人来说,《西游记》恐怕也是他们最熟悉的一个来自中国的故事。

  “大师兄”的打开方式有很多

  其实,《西游记》原著小说,早在100多年前就进入了西方人的视线。有据可考的第一个《西游记》英译本出现于1895年,但这一版并非全译本。

  而《西游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文全译本迟至20世纪70年代才诞生,英文标题为直译的《The Journey to the West》。

  随后,各种译本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其中,最牛的,是由瑞士译者林小发(中文名)耗费17年时间翻译的《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该译本获得了第十三届莱比锡书展奖翻译类大奖,书中的所有神仙鬼怪也都有德文名。

《西游记》德文全译本封面。(浙江在线资料图)

  当然,让《西游记》的故事为很多外国人所熟知的,不是小说,而是各国翻拍的影视作品。

  近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宣布投资拍摄了一部根据《西游记》打造的电视剧《美猴王传奇》

  然而,由官方发布的取经师徒四人的剧照却让不少网友直呼“辣眼睛”:唐三藏、沙师弟已经不再是萌汉子,而是成为了女性角色。

《美猴王传奇》剧照

  中国网友们对这性别颠倒的新奇设定忍俊不禁,在微博上都纷纷开涮起来。有网友担心经典章节“女儿国”如何呈现;有网友调侃两男两女的搭配是为了取经路上不寂寞吗;甚至还有网友嫌弃孙悟空没毛而猪八戒毛太多。

  不得不说,《西游记》这枚IP的影响力太大了,不仅深受国人喜欢,老外们对此也情有独钟,不少国家此前都拍摄了各自版本的《西游记》。

  而且,跟吴承恩在数百年前展开的天马行空想象一样,这些不同版本的《西游记》,也在充分发挥着在人设、服装、故事背景上的新创意。

先欣赏下越南拍的吧!无论什么版本的造型,可能都没有越南版“辣眼睛”。

越南版《西游记》金曲串烧太惊人

  尽管越南版《西游记》已经尽力用心去还原原著了,就连主题曲也选择了《敢问路在何方》的童声越南语版。但是,机械舞乱入;儿童演员出演孙悟空,被一群成人演员称“大师兄”等情节,还是让网友大呼雷人。

越南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隔海相望的岛国日本也没闲着,至少拍过5种不同版本的《西游记》。而日本最早版的《西游记》拍于1978年,比中国的1986版电视剧还要早。和新西兰一样,他们的唐僧,也设定为女性角色。

日本最早版的《西游记》

  当然,不得不提,日本人还将“俺们老孙”二次元化了,变身《龙珠》男主角,并在全球俘获了一大批“悟空”粉丝。

日本动漫《七龙珠》主角孙悟空,本名卡卡罗特

  不仅如此,事实上,孙悟空的形象在日本流行文化中从未缺席,几乎每隔一两年都会有相关作品出现。

  同时,韩国也拍过一部叫《西游记归来》的片子,什么小马甲、皮裤、围巾元素通通上身,潮得不要不要的,而剧情同样是女唐僧恋上孙悟空。

韩国《西游记归来》中的取经四人组

  嗯,看来很多国家的翻拍都对师徒恋有着深深的执念。

  比起亚洲的一锅乱炖,欧美版的《西游记》相对还原多了。

  《失落的帝国》,造型基本跟中国的靠拢,只不过唐僧变成了现代装束的英俊美国学者,还在剧中和爱发嗲爱幻想的“玛丽苏”观音姐姐谈起了恋爱。

《失落的帝国》中的唐僧是现代装束

  看了这么多国外各种版本的《西游记》,小侨只想说,尽管这些松散的改编作品不可避免地会把《西游记》变成中国人不太熟悉的样子,但在“辣眼睛”的同时,小侨还是深深为《西游记》这个超级IP 成为全球流行文化感到骄傲。

  “大师兄”的小伙伴在国外混咋样

  提到其他在海外混得风生水起的“中国籍”大角儿,不得不提到千年女汉子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类似于圣女贞德的巾帼英雄,而从1998年开始,这个中国故事的最终版本就被贴上了迪斯尼的标签。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

  丹凤眼、吊梢眉、厚嘴唇、高颧骨,这是迪斯尼眼中的花木兰。尽管对中国的观众而言,迪斯尼式的花木兰太过美国化了,但在其它地方这个版本却大受欢迎,已经为迪斯尼带来了超过三亿美元的收入。

  事实上,正是由于迪斯尼将其改编成动画片,花木兰才变成全世界最为人熟知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美国父母将从中国领养的女孩命名为木兰;根据电影改编的音乐剧从墨西哥演到菲律宾;和花木兰形象的卡通人物合影则成了到访香港迪斯尼的游客必做之事。

  甚至,花木兰还当选了好莱坞“最受欢迎影视剧女性角色”。

  不过,别以为外国人只喜欢花木兰这一类的铁血女汉子,软妹子林黛玉在海外也有自己的粉丝团。

  这不,由一批美籍华裔艺术家创作的英文版歌剧《红楼梦》在旧金山歌剧院演出,上座率就高达97%。

2016年9月7日,在美国旧金山战争纪念歌剧院,饰演黛玉的韩国女高音曹青在歌剧《红楼梦》首演前最后一次彩排中表演。(新华社资料图)

  无独有偶,美国华裔戏剧作家兼导演王元福也将《红楼梦》改编成了英文话剧。

  更为特别的,这个根据中国名著改编的故事虽保持了中国背景及服装,但剧中角色则由不同肤色和族裔的演员担纲。

  在该剧中,导演选择了很多亚裔演员,包括来自中国、新加坡、菲律宾还有韩国的演员,而两位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却是由两位非裔演员出演。

华裔戏剧作家王元福亲自指导自己改编的英文版话剧《红楼梦》。(美国《世界日报》资料图)

  王元福表示,《红楼梦》在华人心中是经典名著,但很多美国人也许并不知晓。希望这样多元化的演员组合,能够吸引不同族裔的观众领略这个中国故事的魅力。

  对“中国籍”大角儿移民海外给予多些宽容

  英国著名小说家吉卜林曾绝望地说过,“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东方和西方是不可能相逢的”。

  虽然该评论过于偏激,但是不难看出,一种文化想要完全融入另一种文化,是非常困难的。

  中国的文学作品重视历史时代背景,有些作品甚至连国人都觉得晦涩难懂,更何况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国人。

  尽管众多改编作品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中国文化符号以另外一种特殊的方式“走出去”。

由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改编的杂技音乐剧《猴·西游记》在纽约林肯中心上演,图为颠覆传统印象的剧中主要人物。 阮煜琳 摄

  《西游记》的改编虽被很多国人认为是“恶搞”,但是前往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确实用脚步丈量了世界的长度,让《西游记》全球流行。

  迪斯尼版《花木兰》通过文化转基因,将花木兰建构成了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并将替父从军的忠孝转基因成了个人英雄主义,却让花木兰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英文版歌剧《红楼梦》的主创人员们也没有执着于让西方观众“一口吃个胖子”,大篇幅讲述外国人很难理解的封建中国贵族家族没落史,而是“将故事浓缩,只简单向西方观众讲述一个关于三角恋的故事”。

  其实 ,《西游记》也好,《红楼梦》也罢,“中国味”的秘方就藏在文化传统之中。作为全球流行文化,这些经典的中国故事值得以不同的方式不断述说。请给予跨文化传播一些宽容,圆观众们一场“接地气”的中国英雄梦。(作者:郭晓倩)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