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如何让明星勇敢“自黑”
阅读:556 次
2017-04-05 19:32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北京晚报

  ■邱伟

  在如今的演艺圈,自黑自嘲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技能,近日第一季收官的《吐槽大会》正是一个应势而生的网络脱口秀。节目中,每个登上《吐槽大会》的明星都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调侃,小沈阳“过气”,唐国强“神代言”,李小璐“网红脸”,薛之谦“唱歌跑调”,大张伟“抄袭”,凤凰传奇“乡土”……艺人们在舞台上笑对自己的种种争议,这份大度与开放的心态在过去很难想象。这让看惯了鸡汤风格节目的观众颇感新鲜,同时也让人好奇,这档“反鸡汤”综艺是如何出炉的?

  人们熟悉的脱口秀场景多出现在西方,一些娱乐节目或典礼上,娱乐明星艺人嘉宾侃侃而谈,或者“自黑”或者“黑”别人,引得台下笑声掌声喝彩声不断。而在中国,做一档明星在台上互相吐槽的节目,难度可想而知,无论社会文化中的以和为贵还是性格中的含蓄内敛,文化冲突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越是在聚光灯下,大家越是不敢开玩笑,开不起玩笑。

  据企鹅影视自制综艺业务部副总经理邱越透露,明星的抗拒一直是《吐槽大会》的最大挑战,跟艺人沟通时,对方一听“吐槽大会”几个字抵触心理就比较强。节目组邀请龚琳娜时,一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跟她沟通,都被拒绝。后来节目组辗转找到了龚琳娜的丈夫老锣,老锣是西方人,对美国这类节目有一些认知。最终,老锣帮节目组说服了龚琳娜。事实上,登上《吐槽大会》的很多艺人都经历了艰难的说服过程。

  “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是节目的口号。《吐槽大会》的节目模式并不复杂,每期一个主嘉宾和几个朋友一起互相调侃或自黑。可如何黑得好笑又有分寸感,而且要能黑到深处自然粉,的确是件技术活。《吐槽大会》很少有淡而无味的水词,都是实打实的密集包袱,很多平日不擅自我表达的嘉宾一个个口吐莲花,颇为颠覆。实际上,节目还是靠表演,嘉宾们也是在念台本。所有段子都出自一个非常强的写手团队,十多个固定写手是这个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每期嘉宾定了以后,就由写手们提供段子。写手会搜罗嘉宾的各种槽点,再把槽点化作凝练幽默的语言加以表达,所有的段子和现场的笑点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这是节目进行的第一重创作。另外一重创作是表演嘉宾拿到统一的台本后,要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表达方式。第一季最后一期《吐槽大会》的主嘉宾是神曲组合凤凰传奇、李玉刚、龚丽娜跨界吐槽,调侃凤凰传奇组合中的曾毅缺乏存在感,精妙传神的表达让人会心一笑。 

  《吐槽大会》的段子游走于真真假假之间,这其中的分寸感最难拿捏。其实在节目录制之初,不是所有嘉宾都有“笑对”的勇气,也有被吐槽的嘉宾现场尴尬。毕竟在中国现有社会文化中,自黑精神还不是那么流行,邱越还观察到一个吐槽承受力的规律:阅历越浅,脸皮越薄。如果嘉宾开不起玩笑就会冷场,而脱口秀节目最怕的就是冷场。节目早期版本的段子比较直给,有种互相抨击的感觉,结果就发现国内受众不喜欢过于直白的表述,更喜欢前面铺垫一个故事,故事之后有反转,或者最后一句把包袱抖出来,这样受众才更易接受。

  于是节目做了进一步改良,把吐槽变成一档游戏,就是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开玩笑,不需要嘉宾、观众有代入感,希望观众像一个看客,台上所有的人都是在表演,大家比谁的吐槽技术更好。节目最后,主嘉宾还要选出一个对他吐槽得最好的朋友做吐槽王,这个看似画蛇添足的环节却能让参与者产生游戏感和抽离感,努力消除被吐槽的不适。后来撰写段子时,节目组也会刻意把控艺人接受的尺度和观众感受的尺度,槽点的表达越来越圆滑,听上去似是而非,既搞笑又在尺度之内。

  第一季《吐槽大会》做下来,吐槽已经成为节目的一种态度,节目挖掘明星身上的争议点,明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一边开着玩笑一边让大家了解自己对争议的看法,观众也通过《吐槽大会》重新认识了明星。如今,节目制作者们越来越认识到,观众喜欢的不是某一个段子,而是节目吐槽的气质,他们喜欢看明星自黑,能够直面争议,能够承认自己的缺点,能够笑对别人对自己负面的评价,对于明星来说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智慧,但这正是当代年轻人特别崇尚的一种价值观。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