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热折射可喜变化:传统文化辐射海外 官方助力
阅读:542 次
2017-02-11 02:40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周乾宪)2017年伊始,一档名叫《中国诗词大会》的综艺节目火遍大江南北。冠军是16岁的上海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不过,一个名叫李宜幸的新加坡华裔选手,在之前一对一“飞花令”比赛中击败过武亦姝,让不少观众对她的诗词功力深感佩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李宜幸的诗词储备量却达到了3000首。从十二三岁起,母亲教她背古诗词,便埋下了她对诗词喜爱的种子。 

  “在新加坡的环境,没有太多在课堂上接触中国古典文学的机会,也少有同好,在诗词的道路上有时感到挺孤独的。”李宜幸只好在课余时间“泡”图书馆,把几乎所有诗词相关的书籍读了个遍。

  后来,李宜幸考入华侨中学高中部语文特选课程,2014年获得新加坡宗乡总会奖学金,来到北京大学念中文系,现在是大三学生。

  “在新加坡这个现代都市里,诗词是对现实生活的补充和升华。”李宜幸说。不少观众大赞其“腹有诗书气自华”,喜欢她浸润于传统文化,用古典修养妆点自己的生活,散发出来的淡然气质。

  纵观这个网络时代,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变成“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膝行而前,以头抢地”变成“给跪了”……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提笔忘字多了,见字如面少了。

  幸运的是,《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电视界的清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大放异彩,激发了许多观众重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更令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成为传统文化的“铁杆粉丝”。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点评嘉宾康震认为,社会大众原以为传统文化走下坡,现代人语言变得直白粗鄙,但节目却让观众看到一群热爱诗词且懂诗词的选手。这不仅重启了人们对文学的兴趣,也唤起了人们对文化的自信。

  新加坡华裔李宜幸“满腹诗书”或许也说明,中华文化的辐射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在整个东亚文化圈乃至所有华人在的地方,传统文化依然生生不息、传承不止。

  这背后亦离不开官方的大力支持。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是中国官方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近年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精心打造的“文化中国”系列品牌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四海同春”、“中华才艺培训班”、“名家讲坛”等等,在满足海外侨胞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集中向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增进海外侨界及主流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

  传统文化在海外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年轻华裔的参与。文件还提到,要积极举办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以及诵读和书写中华经典等交流活动。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也是国侨办创立的系列品牌交流活动,邀请海外华裔暨港澳台地区青少年来祖(籍)国学习交流、参观访问、寻根访祖,增进他们对祖(籍)国的了解,提高他们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兴趣。据统计,已累计有超过40万名华裔青少年参营。

  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承使命的活动,和《中国诗词大会》一样,唤醒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人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还会有更多。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