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王恩博)欧盟议会全会于当地时间21日至24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讨论,料将成为议题之一。
根据上述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应于今年12月11日,终止在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价格的做法。不过,在欧盟委员会日前向欧洲议会及理事会提交的修改反倾销法律制度提案中,尽管提出了取消“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但却主张用“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标准替代“非市场经济”。
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直言,欧委会上述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替代国”做法,“只是在变相延续原有做法而已,也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
根据相关承诺,中国“入世”15年来持续推动各领域对外开放,加速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世贸组织副总干事戴维·夏克评价说,中国不仅显著提高了本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实现自身脱贫,同时影响了世界很多区域的经济发展。
“中国过去15年来已经履行了世贸组织的义务,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方也应如此。”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姚铃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强调,议定书明文规定了反倾销“替代国”做法的终止日期,因此从法律文件文本上来说,相关方面不按议定书行事便没有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不过,对于该条款的执行,欧盟有自己的“小算盘”。有欧洲议员认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使更多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威胁欧盟企业生存、影响欧盟就业。
在姚铃看来,市场经济地位是各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并非由他国认定,亦不存在国际通行标准。此外,产能问题系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采取刺激性政策造成的国际普遍现象,应通过协商解决,无需将其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及议定书相关内容挂钩。
多年来,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欧美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钢铁等行业发起反倾销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分析称,这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有关。
然而需要看到,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中国与欧盟经济高度互补、互惠,唯有合作才能令双方互利共赢。截至2015年,欧盟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2年位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委会研究报告显示,仅2011年,对华出口就为欧盟创造了约300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各自发展战略,中国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欧盟则加紧实施其“欧洲2020战略”。尽管双方规划和改革方向不尽相同,但在贸易、金融、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均不乏广阔合作前景。不难看出,中欧已成为利益共同体。
在此情况下,姚铃认为,欧盟如期履行议定书第15条义务,以事实行动维护自身在世贸组织中自由贸易倡导者和领袖的地位,对于中欧双方将是双赢选择。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中国则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姚铃指出,随着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双方开诚布公地合作,维护世贸组织多边贸易的自由度和自由竞争,将有助于推动中欧乃至全球贸易增长。
相关资讯:
- 美银发布2017年市场7大主题:人民币将更大幅贬值(图)
- 领英人才报告:近七成国企在海外难招高端人才
- 美40家互联网企业联合致信特朗普:建议你这样做
- 王健林亏1.1亿港元卖掉西班牙大厦 为何做赔钱买卖?(图)
- 英国脱欧又出意外:高院称“启动脱欧需议会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