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关键词之“催”:“90后”也没放过
阅读:504 次
2016-10-07 03:22 (北京时间)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其内容并不代表关系网立场
loading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10月6日电(记者张璇 王龙)国庆七天的长假,有一部分人放弃出游选择做个“归乡人”,享团圆之美。可回到家后,不少人的心情却“美”不起来,个中原因便是,他们回家后成为了“被催一族”。

  “年龄不小了,该结婚了!”“都结婚几年了,该有孩子了吧?”“二孩都放开了,啥时候再怀个?”……这些话源源不断从父母、亲戚、朋友嘴里说出,一轮轮的耳边“交心”不知何时变成了无休止的耳边“轰炸”,让“被催一族”们有苦难言。

  催婚:“你结婚了吗?”

  万水千山总是情,不要催婚行不行。国庆期间归乡的单身青年们,都几乎难逃被“催婚”的命运。

  “按理说,大半年没见的一家人,团圆是件很令人开心幸福的事儿,可我回家没几天,家里的情绪就变得紧张。”今年29岁在投资公司任职的李小姐说。 

  李小姐的单身问题,同时成为亲戚饭桌上最热议的话题。面对这样的关心和“待遇”,李小姐苦笑着表示有点心累,“以前还会解释一下,现在更多地只是嗯嗯地敷衍一下。”

  李小姐的遭遇只是千千万万“被催婚一族”的缩影。有网友总结,单身男女最怕回家听到的几句问候语,“你结婚了吗?”“别人家的孩子都生小孩了,你还在家当小孩。”“某某同事的侄子不错,你去见见吧!”

  网友“萌可”抱怨,我们的十一长假沦为“相亲假”,好不容易找到理由可以不相亲,理由便是去参加别人的婚礼。网友“小云朵”则说,各种催婚、各种压力,不过还得跟着心走,要在最佳的时间遇到最好的你。

  催生:“年纪不小了,抓紧时间”

  相比催婚,催生就缓和一些。不过,进入全面二孩时代,催生蔓延到更多的家庭之中。马女士是众多“被催族”的一员,“我已经胜利跨越结婚、一孩的‘催’点,却又步入了二孩的‘催’点中。”

  她说,今年她已经31岁,在一家银行工作,“这正是我工作的上升期,要孩子完全不在我现阶段的计划里,可是双方父母非常希望我们再生一个。而且总提醒我,年纪不小了,抓紧时间,再过几年就是高龄产妇了。”

  马女士坦言,“我理解父母想要抱孙辈的心情。现在微信、微博到处都在晒怀孕照、晒宝宝照、晒一家三口照,周围朋友同事的话题都已经转移到生二孩的问题上了,自己有时也有了紧迫感。”

  网友“kiki”说,没结婚的“被催婚”、结了婚的“被催生”,生了一个的“催二胎”,不带停的,这简直变成了“人生定律”。网友“幻想”则说,生孩子没有那么容易,尤其在大城市里,经济上的压力也很大。

  莫让催婚、催生“催”出两代隔阂

  原本结婚生子是好事,为何父母和子女之间却有如此大的分歧?有心理专家分析,这类现象出现,其实是两代人对婚姻和家庭观念理解不同造成的,老人们认为“成家立业”,就是要“先成家,再立业”。而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来说,“我的人生我做主”,何时结婚生子不应被别人的眼光干扰。

  显而易见,“催”与“被催”之间的矛盾,早已不是两代人之间的“家长里短”,俨然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焦虑。

  父母的心情是焦虑的,“催婚”之后得“催生”,“催生”之后又得“催二胎”。在这种“催”里,我们看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多位受访的“被催一族”说,“为你好”三个字不是万能的“鸡汤”,父母们的这一份担心也给他们带去了很多压力和烦恼。

  而子女们的焦虑多来自不安全感。有时候,他们会因为工作而没有时间找对象;有时候,飙升的房价、不断上涨的物价也在影响着新婚夫妇对何时要孩子的选择……

  诚然,这不是一个谁对谁错的问题,子女的逃避和父母的强硬只会带来两败俱伤。作为子女应该多和父母进行沟通,说明自己的情况,让父母吃颗“定心丸”,沟通和理解才是良药。莫让催婚、催生真的“催”出两代隔阂。

相关资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填写评论内容
限500字 (不支持HTML格式)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关系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