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文|经济网 小西
先上段子,帮大家入戏——
如果生命还剩8年,你打算做什么?
我们做 《5年高考3年模拟》。
2016年的高考马上要来了。这几天,南方和中部个别省份的考生和家长好像有些不爽。其实,全国各地的同学,提起高考,都是又爱又恨,包括被“地方上的同学”各种羡慕嫉妒恨的北京同学。
谁说北京的录取分数线低?只不过清华、北大等高校对北京生源的录取率高一些罢了。但哪个地方不是这样?复旦大学招的上海考生不多吗?浙江大学招的浙江考生不多吗?西部地区个别省份考全国的高校都被照顾呢!
而且,北京许多学校更重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读书考试,还要培养各种能力,上各种班,压力也很大。北京孩子上清华、北大也很难。为了让孩子上个更好的学校,有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其他省份去读书,然后再回来参加高考。竞争也很激烈。
作为文科生,我觉得北京好的文科类院校比较少,只有北大、人大、北师大等少数几所,不像理工科的高校那么多。相对理科生来说,我们文科生的选择面比较窄。我这么说,大家会不会骂我?我只是从个人的角度说我的感受。而且,北京的语言类学校对男女考生严重不公平,比如北语、北外,女生要比男生考的分高很多才能上。
江苏高考历史上,曾经有过唯一一届魔鬼程度创纪录的“3+大综合”,也就是语数外3张考卷+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生物一张大考卷。听着就很崩溃有没有。9门功课哪门也不能偏废。很不幸,姐就赶上了这一届。
姐所在的高中是江苏省一所国家级重点高中。高二毕业时,我们已经学完了高三的课程。于是整个高三我们都在复习、提高;做卷子、改卷子、讲评卷子……做完了各种官方模拟卷,老师就自己出题组卷,那叫一个“暗无天日”啊。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高一时班上来了两个北京的借读生,托了亲戚到我大江苏的学校来接受“魔鬼训练”的。她们的成绩比我们班的倒数第一还差很远!最终,她们回到北京参加高考后,都考上了北京还不错的二本。
姐还算没白吃苦,考上了江苏本地一所211学校。班上有一位北京同学,一问高考分数,比我差了100多分啊(当年,北京采用“3+小综合”,总分和江苏卷一样为750分)。不过人家挺淡定:要不是成绩差,谁到外地上大学啊。
我对高考最大的不爽有两个:一是相关政策没照顾人口大省,二是河南没有特别好的大学。
河南人多,高考竞争太激烈。我们填志愿时,学校要求:在河南招生的任何一所重点高校都得有人报考,但不能同时有两个人报考同一所,一是避免同学之间竞争,二是保证每个成绩好的同学都能上重点,三是确保学校的升学率。我当年想报考四川大学,但有个同学也报了,班主任就做我的思想工作,想让我报西部的一个重点高校。我不愿意,班主任就联合我父母一起做我的工作,他们说:我是应届生,成绩起伏很大,那个同学比我成绩稳定,估计我考不过他,等等。我就同意了。结果,高考成绩出来,我比那个同学分数高。我一个多月没搭理我父母和班主任。第二个不爽就是河南没有特别好的大学,如果有,我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到西部读书了,河南考生的竞争也不会这么激烈。
我对高考最大的不爽有两个:一是省内竞争比较激烈;二是福建好的大学不多,选择余地比较少。
因为福建的小孩高考都不太喜欢出省,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会挤破头往厦门大学那边报,所以厦大可能原本的录取分数并没有那么高,但是被省内的学生给挤上去了,特别高,搞得我们考厦大也比较难。
福建好的学校太少,一般最好的、不喜欢出省的学生都去厦大了,其次的去了福州大学,再来就是省内普通的学校了。选择余地太小。而且,北方的名校在我们这里招的人非常有限。
作文题目神马意思?
小吴,安徽人,2007年参加高考
我对高考最大的不爽是作文题“不知所云”,坑人不浅。
连续多年,安徽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都被“吐槽”,因“不知所云”“晦涩难懂”而走红网络。有一年的题目是“提篮春光看妈妈”,有一年的立意角度是“弯道超越”,还有一年的材料是“不深不浅种荷花”,更离谱的是有一年命题是“梯子不用请横着放”……虽然都是角度自选,但是材料和题目生僻啊!这些与学生生活距离远,导致学生不会写、写不好的作文题目,真是坑人不浅。
700 多分才能上清华!
小周,山东人,2004 年参加高考
我对高考最大的不爽有两个:一是分数线高,二是侵犯隐私。
山东省分数线特别高,我们那年文科、理科一本线要600 多分,如果一个理科生要考清华,要700 多分!而且,为了抓作弊,每个考场都安装一个高清的摄像头,360 度无死角,我认为很侵犯隐私。
相关资讯:
- 2016大学生就业报告:财务最好就业 计算机最高薪(图)
- 教育部就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有关情况答问(视频)
- 无题可刷难考高分 新SAT亚洲首考吓退中国考生(图)
- 王娜娜怒斥周口二次调查顶替上学:你能卖通知书(图)
- 北大毕业生返乡报告:拜金之风日盛 暴戾之气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