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1996年4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确立了第一个“世界读书日”,20年来,“世界读书日”提出的“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理念,被传播得越来越广。
2006年“世界读书日”前夕,由中宣部、原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委,共同倡导并发起影响深远的全民阅读活动,掀开了重要的一页。
今天,第21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国全民阅读工作已走过了不平凡的10年,广大群众也经历了一场从“读不读”,到“读什么”“怎么读”的转变和提升过程。
缘起:读书热情普遍下降
为什么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05年、2006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人们的读书热情普遍下降,读书人口与藏书数量也在减少。
时任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邬书林表示,国民阅读率下滑已经成为很大的问题,政府应该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读书活动,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和长远的影响力,扭转这种下滑现象。
2005年底,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开展了“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捐书助读活动,向部分省区农村和贫困地区几万所小学捐赠优秀少儿图书。2006年初,中宣部出版局在规划新一年的工作时,提出除了重点关注和帮助农村地区外,也要推动全社会多读书、读好书,并初步形成借“世界读书日”之机,倡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想法。
共识很快形成,当年4月23日至5月7日,中宣部会同当时的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出版文化庙会活动,组织系列讲座、诵读和名家签售,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读书,由此拉开了连续十年组织全民阅读活动的序幕。
“阅读率下降,背后的问题是民族素质的下降。一个国家不是靠巨大的人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是靠阅读的人口。”长期关注阅读问题的专家朱永新一针见血。资深出版人、时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的黄国荣更是表示,“要用一种拯救的姿态,来唤起青年读书的习惯”。
倡导全民阅读,是关乎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乃至人类进步的大事。正所谓“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渐兴:阅读率止跌回升
倡议发出后,全国各大书城积极响应,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开展多种宣传活动,通过延长营业时间等方式,吸引广大群众购书、读书。数据显示,在当年活动期间,各大书城销售额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在2007年“世界读书日”之前,中宣部等17个部门再次联合发出倡议:以“同享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那一年的“世界读书日”,恰逢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举办。时任市委书记汪洋亲自出席在重庆书城举办的读书会,市里的其他主要领导也与上千市民一起,在“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的横幅上签名。山城重庆,书香洋溢。
“一本好书,一生财富,今天您读了吗?”2008年“世界读书日”前后,很多手机用户都收到了这样一则公益短信。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一公益广告,中央电视台则是连续两天每天5次至6次播发。
这一阶段,集中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逐渐在各地兴起,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这些活动仿佛是一个个定期响起的“闹钟”,唤起大众的读书热情。
接连的努力之后,国民阅读率逐渐回暖。2009年4月22日,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继2007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较上一年增长0.1个百分点后,2008年比2007年再增0.5个百分点,为49.3%。尽管这一数字较之1999年的60.4%,甚至2004年的51.7%都还有差距,但已走出2005年、2006年以来的谷底。国民阅读率就此告别了连年下跌的趋势,开始步入回升的良性轨道。
提速: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和推动全民阅读,连续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多个重要文件。全民阅读工作进展提速,成效斐然,渐入佳境。
近几年,阅读,不再只是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才出现的关键词;崇尚阅读,关注阅读,也不再只是出版行业内的自娱自乐。
“经过10年的持续推动,全民阅读面貌今非昔比。”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表示。
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2006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在他看来,10年来读者挑书的眼光越来越好,精品阅读的倾向日益明显。宋强举例说,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匿名》,出版至今不足5个月,印数已达5万册。短期内印数上升如此之快,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前几年出版的王安忆小说《天香》,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印数才有5万册。宋强认为,“其实《匿名》相对于《天香》要更难懂,但它的畅销说明,现在的读者越来越认可作家的这种探索。”与此同时,读者更加注重经典阅读、版本意识日渐增强。
著名学者阎崇年,是全民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近几年,我走了不少基层的地方,书香村镇、书香县城处处可见。而在10年前,这些都很新鲜。而且很多基层图书馆里质量低劣的书籍少了。这些变化,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有很大影响。”阎崇年说。
不仅如此,自动借书机、流动图书角、24小时书店陆续出现了,众多民间图书馆、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各类机构举办的读书活动层出不穷,阅读类微信公众号数不胜数……全民阅读的现状,较之10年前有了显著改观。
但我国的阅读状况仍不容乐观,书香社会的建成也非一时之功。期待在各方的努力下,下个10年,能看到更美好的书香中国。
(本报记者 吴娜)
相关资讯:
- 《三体》作者刘慈欣:霍金的计划有漏洞
- “中国最牛民科”:初中肄业成大学终身教授(图)
- 12岁男孩考场文言作文走红 已写2部小说十多万字(图)
- 为啥一看文字就想读?专家:其实是被“洗脑”了(图)
- 中国“全民阅读”现状几何:图书馆异化成自习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