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京津冀协调发展过程中,北京如何规划教育布局?是否意味着采取“去大学化”的措施?
日前,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北京在优化教育布局方面的整体考虑。他表示,未来北京境域内的高校布局会更加科学,结构会更加优化。原有高等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的情况需要优化调整,没有让高校搬至京外的想法,更不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搬迁。
“去大学化”属误读
近期有网友提出,北京高校优化布局结构调整是城市的“去大学化”,是文化的流失。
“这是对我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双一流’大学战略的误读和误解。”日前,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中心城市只是控制规模,但没有让高校搬至京外的想法,更不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搬迁。
该负责人介绍,按照“深化教育改革、满足市民需求、促进均衡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北京教育资源仍有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调整的空间。
其中,一方面要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的过程中,真正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新建小区同步建设配套学校等。另一方面则是原有高等教育资源过于集中,要优化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调整。
今后,北京市将以多种形式为在京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提供支持和保障。该负责人指出,未来在京高校的布局会更加科学,结构会更加优化,以更好发展。
京津冀高校将探索多形式合作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高校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与津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教师交流挂职等多种形式,探索区域教育合作、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整个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据了解,目前京津冀部分地区已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1月28日,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北辰区、河北省廊坊市就签约启动了京(大兴)津(北辰)冀(廊坊)三区市教育联盟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三区市在教育事业资源共享、学校共建、研训协同、师生交流方面,共同推进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的共性问题。
协议中也规定了一些量化目标。例如要求搭建十个学校间协同发展共同体,合力推出三地优质教育品牌;合作培养百名教育领军人才,包括100名左右的骨干校长(园长)和100位左右的名师(含学科教师、教研员、班主任、团队干部等)。
信息共享方面,将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推出1000节优质示范课。同时通过轮流举办“联盟杯”、学生“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校园足球节”等邀请赛,或通过学校间结对,组织学生游学互访、走进社会大课堂等,促进三地学生交流达到1万人次,培养三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资讯:
- 杭州高校刷身份证可领避孕套 部分学生家长反对
- 北京正研究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 年内出台办法(图)
- 北京市卫计委: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医闹
- 报告称北京人初次性行为最早 女博士恋爱次数最多(图)
- 北京110一年接4成无效报警 有人报警称有奥特曼(图)